文章来源:《上海医学》杂志网络首发论文
分类号:R.1;R.4
_前言
_Fight-nCoV
新型冠状病毒(novelcoronavirus,-nCoV)最早于年12月在湖北省武汉市发现,并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至国内其他地区和国外,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coronaviruspneumonia,NCP)为主要临床表现。尽管临床确诊-nCoV感染主要依靠病毒核酸检测,但因CT检查简便快捷,能够早期发现病灶,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筛检病变、评估病灶范围和疗效随访。NCP的胸部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已将湖北省内具有典型CT特征的疑似病例作为临床诊断NCP的独立标准。因此,正确认识CT征象对于明确诊断和减少漏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目前相关的文献报道不多[1]。本文依据70例经病原学确诊的NCP患者的胸部CT表现,结合文献进行归纳、总结,旨在提升临床医师对NCP胸部CT表现的了解,为临床精准诊疗提供依据。
01
_临床特征
_Fight-nCoV
冠状病毒为有包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根据基因表型可分为α、β、γ和δ属,其中α和β属冠状病毒更易感染哺乳动物[2]。目前已知有6种病毒亚型可使人类致病,常见的4种亚型一般仅引起咳嗽等轻微的呼吸道症状,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coronavirus,SARS-CoV)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iddleEastrespiratorysyndromecoronavirus,MERS-CoV)则会造成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分别于、年爆发导致局部地区发生流行性传染病[2-3]。新近出现的-nCoV属于β属冠状病毒,由WHO于年1月12日正式命名,其基因特征显著区别于SARS-CoV和MERS-CoV,更接近于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bat-SL-CoVZC45和bat-SL-CoVZXC21)[4]。-nCoV具有较高的传染性,人群普遍易感,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为主要感染途径[5-6]。患者通常有流行病学接触史,主要表现为下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干咳、发热、呼吸困难等,严重者甚至可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和败血症[7]。多数患者预后良好,老年或有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预后较差[1]。目前临床将患者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表现(发热、早期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降低中任意两项)和典型肺炎影像学特征作为-nCoV感染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的标准,结合呼吸道或血液标本的病原学证据(实时荧光RT-PCR)检测-nCoV核酸阳性或基因测序与-nCoV高度同源)则可确诊[1]。
02
_影像检查技术
_Fight-nCoV
X线检查的空间分辨率较好,但密度分辨率差,肺部病变漏诊率相对较高。常规胸部CT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力,可对图像进行量化评估。薄层高分辨率CT(highresol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