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医院专家 http://pf.39.net/bdfyy/zjdy/
刚把国内的新增摁住,境外输入又来了,随着欧美疫情的爆发,回国避难的华人和留学生越来越多,昨夜北京首都机场严重拥堵,国际到达厅楼梯上都是人却疏导不过来,并非北京不够努力,而是回国的人突然爆发远超出机场和城市的疏导能力。
可是,国际航班跟北京同规模的上海,为什么没出现这种境外人员挤兑?
必须承认,上海很大程度上是江苏和浙江两个邻居太给力了,像江苏派了无数的大巴先把江苏全部13市的旅客先拉到昆山花桥,然后再给江苏13市分流,光是江浙一下子卸掉上海一多半的压力。有人说,上海不是有30多个驻京办接人么?但驻京办资源调度能力毕竟有限,主要还是要靠北京本地的资源。
除了邻居给力,上海危机处置的方面是国内的优等生,是远超国内其他城市的,从“上海堡垒”,上海遏制新冠肺炎杀手锏—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可见一斑。
昨天,北京把非医院重建后开放了,准备应对突如其来的境外输入,作为多万人口的大城市,北京这有点临时抱佛脚了。医院地下都住满了病人,主任电话里绝望的冲不作为官员怒吼时,当武汉紧急上马让四家国字号基建狂魔10天内建成武汉版小医院时,上海默默地打开了年非典后一年建成的,基本闲置了16年的张医院(医院时是金山区当地人俗称,全称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是三甲中山南院的一部分,这些年也接收艾滋病传染病患者),把多位确诊和疑似的患者从瑞金、华山、中山、儿科、医院一股脑集中了过去,避免了跟别的患者的交叉传染,医院,那些从武汉千里驱车带医院挂急诊的,对上海孩子就是灾难。即使是上海确诊病例最高峰,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也没有住满,而且,医院大草坪预留了床位的管道!
图说: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来源/设计院提供
最近,新冠肺炎痊愈者不断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走出,这个攻克新冠肺炎的“上海堡垒”也逐渐为人所认知。公卫中心的哪些医疗建筑设计保护了“白衣战士”?
隔离病房设计考虑五要素
对于不少初次参观公卫中心的媒体人而言,负压隔离病房是个新鲜词。新冠肺炎患者所处的负压病房内气压低于外部,因此,病毒跑不出来。`
如果内部负压环境发生变化,还会启动报警装置。
设计师认为,负压隔离病房的设计关键是:压差、过滤、布局、控制和密闭等五大环节。负压隔离病房之所以能成为负压环境,这是因为设计通过控制各个不同区域的送、排风量的差异,形成了区域间的空气压差。为保证各区域之间形成空气压差,建筑必须形成密闭空间,包括密闭的门、窗,无缝隙的墙、地、顶,以及穿越楼板、墙体的管线的密封。在气压环境下,气流从安全区向半污染区、污染区的定向流动。
近期,不少媒体也较为 平战结合下做好三位一体
陈国亮认为,本次疫情检验了医疗设计行业规范,为行业设计带来了很多可改进的思考。首先,在定位上,上海公共卫生中心不是单纯的一个临床诊疗中心。它的定位是集临床诊疗、临床研究、教育培训三位一体。这让公卫中心在非疫情时间,也有其应用价值。
服务医护人员日常使用,公卫中心按照安全区、限制区和隔离区严格分区。“为了做到平战结合,在隔离区里面,我们分了两个组团,一个收治呼吸道烈性传染病,一个收治非烈性传染病,如肝炎、肠道类传染病等。这两个组团之间保有一定距离,防止相互感染。同时,每一个组团张床位,我们还分成了4栋楼。这样一来,在非疫情爆发时期,同样是呼吸道传染病,我们可以把不同种类的呼吸道疾病的病人分别安置在不同的楼栋里,防止相互传染。”陈国亮表示。
除此之外,上海公卫中心充足的病房也为战时状态做好了准备。17年前建设的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设计之初就确定常设床位张,同时预留室外空间,疫情发生时可临时搭建床的传染病房。
只有未雨绸缪,才会临危不慌,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只是上海从容面对国内和国际输入性疫情的一个缩影,有人说,平时看不到业绩的下水道才是一座城市的良心,感谢年做出这个决策的上海市领导,这个“上海堡垒”让16年后的上海在最险峻的形势下能有今天这份成绩单。
来源:上海本地
世界读书日·好书推荐WORLDBOOKDAY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央视力荐,看漫画秒懂物理《这就是物理》学习早“开窍”!防失联请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