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发病率随着年龄而增长,尤其多见于高龄(70岁)老年人。帕金森病”和脑卒中、痴呆症,被并列为严重威胁老年人神经系统健康的三大杀手。
“帕金森病”的病因迄今不明,可能与环境因素、退行性病变和遗传有关,致病的危险因素有嗜酒、外伤、过度劳累以及某些精神因素等等。
“帕金森病”起病隐匿、缓慢,由于症状体征不典型,往往不能早期诊断。大多数病人早期有震颤症状,通常从某一侧手指开始,逐渐漫延发展。有的病人只表现为逐步加重的肌肉强直,从动作缓慢——动作难发动——各种动作减少,直至缺失。例如:面部肌肉运动过少,眨眼少、转眼少,表情呆板呈所谓的“面具脸”;行走时起步困难,开步呈“慌张步态”;不能及时停步,易跌倒;常有肌肉酸痛与疲乏的感觉。
“帕金森病”还可以表现为嗅觉减退、便秘、排尿困难、疼痛、情绪低落、焦虑烦躁、幻觉、睡眠障碍、认知损害等无特异性的非运动性症状。
但是如果老人出现了震颤、肌肉强直、运动迟缓、平衡障碍中的两项,并且排除了其它疾病就基本可以诊断为“帕金森病”。
目前,由于“帕金森病”病因不清,因此尚难预防。一旦发病后,虽然病情发展缓慢,但不会自动缓解痊愈。而且由于高龄老人的脑组织常常有退行性或缺血性的改变,患有“帕金森病”后,不宜使用外科手术或脑起搏器等治疗方法。因此,应鼓励病人保持原有工作生活状态,保持良好的心态,尽早开始药物治疗和康复锻炼。
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有多种,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达到减轻肌肉强直、抑制震颤发作等等治疗目的,以最大程度减轻“帕金森”病人的病痛。治疗药物应由医生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制定,原则是尽早用药,联合用药,从小剂量开始,分次分时间段服药。
发病早期开始接受合理治疗的患者,绝大多数能够减轻病痛,稳定病情,延缓发展,病人生活基本能够自理;时常中断治疗或者不能及时调整用药的患者,大多不能很好地控制病情,病情会反复,甚至进行性加重;发展到晚期才开始治疗的患者,病情往往已经很严重,现有的治疗手段对改善病症也很有限,通常会出现明显的残障。所以,在长期的药物治疗过程中,帕金医院复诊,与医生讨论自己身体和病情变化,来调整用药和休养方案,以获得最好的疗效。
“帕金森”病人的日常康复保健方法有快走、慢跑、游泳、蹬车、瑜伽等有氧运动;球类、舞蹈、太极拳、朗读唱歌、活动舌唇和上下颌等有一定技巧性的复杂运动。这些运动能锻炼大脑的控制力和身体各部位协调配合能力,能让病人心情平和愉悦,远离失眠的困扰。
中晚期患者常常有口齿不清、语音低沉、单调、言语减少等语言障碍表现,因此而变得越来越不愿意讲话。为了防止语言功能退化和意识障碍加重,家人应该与患者经常进行语言功能训练,尽量多说话、多交谈、语言交流还可以维系患者和家人之间的情感,使病人更好地配合家人的护理、指导和引领病人进行身体各个部位的放松、动作运转、调节呼吸等康复锻练。
营养饮食治疗是“帕金森氏病”的辅助治疗之一,多样可口的食物不但能满足身体对各种营养的需要,还能使病人享受进餐的愉快。对咀嚼、吞咽功能障碍者,进食时以坐位为宜,应选择易咀嚼、易吞咽、高营养、高纤维素的食物。一次进食量要少,并缓慢进食,进餐后喝水,将残留食物咽下,防止吸入性肺炎。
“帕金森病”晚期患者可以出现吞咽困难,不能自然咽下唾液,严重时可导致进食饮水呛咳,可能因此反复发生吸入性肺部感染;因行动和平衡障碍,病人坐下后不能自行站立,卧床后不能自行翻身,基本上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可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现象,如大小便排泄困难、便秘或尿失禁、直立性低血压;抑郁症、痴呆症状也属常见,致使老年病人的晚年生活质量极度下降。这一时期药物治疗效果有限,如果护理不当会加重残障,甚至病情危重。对于卧床不起病人应勤翻身,在床上做被动活动,以防肌肉挛缩、关节强直、褥疮等并发症。
赞赏
长按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效果好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手术好价格便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hmqm.com/tslf/6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