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低剂量CT(LDCT)筛查检出肺癌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年7月1日至年6月30日接受LDCT筛查受检者例,其中男例、女例,年龄40~88岁,中位年龄47岁,行次LDCT检查。≤39岁自愿参加筛查者例。对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肺癌进行影像学分析,根据肺内病变是否含有磨玻璃密度影(GGO)、是否能够完全遮盖肺实质,将病变分为实性、部分实性和非实性3类。结果LDCT检出肺癌患者31例,检出率为0.4%;32个癌灶中腺癌30个、类癌和小细胞肺癌各1个。31个非小细胞肺癌病灶中,实性结节共18个,其中实性结节经典型14个、不规则型2个、不典型结节型2个;部分实性结节12个,其中部分实性结节型8个、不规则型2个、囊腔型2个;非实性型1个。LDCT诊断肺癌或肺癌可能性大24个(77.4%)、不能定性或定性困难3个(9.7%)、诊断良性或良性可能大3个(9.7%)、基线筛查漏诊1个(3.1%)。结论LDCT筛查检出的肺癌影像表现多样,可为LDCT肺癌筛查提供借鉴。
肺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辐射剂量
在全球范围内,肺癌为患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约2/3的患者就诊时就已出现区域或远处转移,5年生存率仅为15.6%。低剂量CT(low-doseCT,LDCT)筛查是目前唯一可以降低肺癌病死率的筛查方法。作为国际早期肺癌行动计划(InternationalEarlyLungCancerActionProgram,I-ELCAP)成员之一,我们按照I-ELCAP筛查方案从年开始针对健康人群进行规范的胸部LDCT肺癌筛查。本研究中笔者将年7月1日至年6月30日LDCT筛查基线CT检出的肺癌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影像特征,为今后我国特别是大城市LDCT肺癌筛查工作的开展提供经验和借鉴。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年7月1日至年6月30日我院符合筛查入组条件的例受检者的LDCT筛查资料。男例、女例;年龄40~88岁,中位年龄47岁;行次LDCT检查。纳入标准为:(1)年龄≥40岁;(2)无临床症状;(3)个人吸烟史不限;(4)受检者5年内无癌症病史(皮肤基底细胞癌和宫颈原位癌除外);(5)一般身体状况良好,可接受筛查阳性结果所需要的活检、穿刺和手术等有创诊疗方法。所有受检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填写基本信息表后预约LDCT检查。本研究经中医院伦理委员会及临床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批准(伦理审批号为07-09/)。此外,≤39岁自愿参加筛查者例也纳入分析。
二、CT扫描及图像分析
所有筛查受检者均采用MSCT吸气末单次屏气连续扫描,扫描范围自肺尖至肺底。筛查前期例受检者采用美国GELightSpeedPro16层CT,其余采用日本ToshibaAquilion64和GELightSpeed64层CT,根据患者体型的不同,X线剂量为0.3~0.8mSv。扫描条件:kV,30~50mAs,常规层厚5.00mm,重建间隔5.00mm,标准算法,薄层重建图像层厚和间隔分别为1.00、0.80mm(Toshiba)和1.25、0.80mm(GE)。图像传入PACS内存档。CT图像评价和筛查方案见参考文献。肺内病变测量采用肺窗最大截面上长径与垂直短径的平均值,用PACS系统自带电子测量尺测量。根据肺内病变是否含有磨玻璃密度影(groundglassopacity,GGO)、是否能够完全遮盖肺实质,将病变分为实性、部分实性和非实性3类。
三、临床干预和病理诊断
所有LDCT筛查出的肺癌患者行常规胸部平扫或增强、PET-CT进一步检查,术前分期行腹部超声或者增强CT检查、脑MRI和骨扫描,分期依据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版标准。基线筛查CT距手术时间为2~d,中位时间为26d。无手术机会的患者经支气管镜或活检取得组织学证据。病理诊断依据世界卫生组织肿瘤分类及诊断标准(),所有腺癌均按照年国际肺癌研究联合会(InternationalAssociationfortheStudyofLungCancer,IASLC)、美国胸科学会(AmericanThoracicSociety,ATS)和欧洲呼吸协会(EuropeanRespiratorySociety,ERS)联合发布的肺腺癌多学科分类标准复阅。
结果
一、LDCT筛查检出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
LDCT共检出肺癌患者31例,共32个癌灶(1例为双原发癌),占全部筛查者的0.4%。其中男15例、女16例;年龄37~75岁,中位年龄56岁;40岁以下自愿筛查者中检出肺癌1例(37岁)。全部32个癌灶中,腺癌30个(93.8%,30/32),其中2个为微浸润腺癌;类癌1个(3.1%,1/32);上述31个癌灶中除1个肺肿瘤穿刺活检和1个锁骨上淋巴结穿刺活检组织学证实外,其余均行手术切除;局限期小细胞癌1个(3.1%,1/32),经纤维支气管镜活检证实。31个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carcinoma,NSCLC)(30例患者,其中1例2个癌灶,病变分别位于两肺上叶)进行分期,Ⅰ期24个(77.4%),其中ⅠA期15个、ⅠB期9个;Ⅱ期2个(6.5%),均为ⅡA期;Ⅲ期4个(12.9%),其中Ⅲa期3个、Ⅲb期1个;Ⅳ期1个(3.2%),经手术病理诊断均为中分化腺癌。
二、LDCT筛查检出肺癌患者的影像特点
1例小细胞肺癌(1个病灶)伴纵隔淋巴结转移,影像表现典型。31个NSCLC表现如下:(1)大小:肿瘤直径6.5~29.5mm,平均(18.2±6.0)mm。(2)部位:左肺上叶12个、左肺下叶6个、右肺上叶7个、右肺下叶6个。(3)影像分类:①实性结节共18个,其中经典型14个,表现为实性结节状,有分叶、毛刺、胸膜牵拉等影像表现,少部分结节内有空泡或通气支气管(图1);不规则型2个,病变形态极不规则,非结节样表现,病变内可见通气的支气管,周围可见条索,可有胸膜皱缩或胸膜牵拉等表现(图2~4);不典型结节型2个,一种表现为仅有浅分叶,边缘较光滑,无分叶及毛刺,另一种为形态不规则,有尖角样改变和粗长条索,内部均无通气支气管表现,即具有良性肿瘤或慢性炎性病变的影像特征。②部分实性结节12个,其中部分实性结节型8个,表现为含GGO成分不等(25%~75%)的部分实性结节,结节内密度不均匀,可有空泡和通气的支气管,可有胸膜牵拉等表现(图5~7);部分实性不规则型2个,类似实性不规则型病变,但边缘有GGO成分(图8~10);部分实性囊腔型2个,表现为囊腔壁增厚,且不规则,可为实性或部分实性的壁结节(图11,12)。③非实性型1个,表现为纯磨玻璃密度结节,密度不均匀(图13)。
三、LDCT影像诊断
31个NSCLC中,LDCT诊断肺癌或肺癌可能性大24个,占77.4%;不能定性或定性困难3个,占9.7%;诊断良性或良性可能大3个,误诊率为9.7%;基线筛查漏诊1个(3.2%),此例在随后年度筛查中被诊断,随诊时间为d。影像诊断结果与影像学分类的关系见表1。
四、LDCT与其他影像的比较
1.与PET-CT比较:NSCLC中6例行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扫描,其中实性结节经典型2例、实性不规则型1例、实性不典型结节型1例、部分实性结节型1例、部分实性囊腔型1例,均表现为轻度放射性摄取增高,仅有1例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超过2.5,为3.4,病理为类癌。
2.与增强CT或常规CT的比较:全部31个NSCLC在LDCT诊断后进入临床干预,行常规增强CT或平扫CT,由于病变均较小,增强信息有限,病变显示视觉质量改善,诊断信心增加,对肺门和纵隔淋巴结的显示优于LDCT。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LDCT检出的肺癌具有体积小、影像表现多样的特点。根据影像表现的不同,且为便于筛查医师或影像医师掌握,我们将LDCT分为3个大类和6个亚类,其中实性病变表现最复杂,而且历来是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难点,本研究结果显示多数病变仅能从形态判断其性质,增强CT或PET-CT增加的诊断信息有限。误诊的2个实性结节中,1个是本组筛查中体积最小的,直径为6.5mm,虽然属于实性结节经典型,但由于结节太小特征并不突出,诊断良性(纤维化结节)可能大,随后的18F-FDGPET-CT并未提供更多诊断信息,SUVmax为1.1;另1个为实性不典型结节,表现为仅有浅分叶,边缘较光滑,无分叶及毛刺,诊断错构瘤可能大。不能定性的2个中,1个位于左肺尖部,虽为实性结节经典型,但密度相对较低,特征不突出,与结核较难鉴别;另1个是肺气肿、肺大泡背景下的实性不规则型,形态不规则,有尖角样改变,与慢性炎性结节不易鉴别。
部分实性病变较实性病变诊断相对容易,但需注意特殊表现的病例,如本组1个左肺尖的部分实性不规则病变由于形态极不规则,误诊为陈旧病变;1个部分实性囊腔型不能定性,随诊中发现病变生长后才做出诊断。此外值得重视的是,本组基线筛查漏诊1个部分实性不规则型病变,为肺气肿、双肺多发陈旧病变背景下的片状不规则病变,因混同于一般陈旧病变而未作为阳性病变检出,漏诊主要原因是由于诊断医生尚缺肺癌筛查经验,未将病变作为阳性结果报告。
非实性结节的表现相对较单一,其密度多数不均匀,需多平面观察有无实性成分,持续存在的非实性结节诊断比较容易,本组1例病理证实为微浸润腺癌。
LDCT筛查者都是健康无症状体检者,按照制定的筛查方案,将实性或部分实性≥5mm的非钙化结节以及非实性≥8mm的结节定义为阳性结节,本组共检出个阳性结节或病变,目前证实恶性的只有32个(3.3%),绝大数都是良性结节,因此无论是临床医师或筛查者对于这些检出的结节都不必过于紧张,主要需要与纤维化结节、肺良性肿瘤、结核球、机化性肺炎等进行鉴别。根据我们的经验,首先需要按照I-ELCAP的随诊方案给予受检者随诊建议,其次也要根据中国国情,在实际工作中尽量减少PET-CT和有创检查的使用,由有丰富经验的高年资医师进一步诊断。本组中所有肺癌均为影像诊断科医师建议直接进行手术治疗,降低了因多次随诊带来的额外花费和射线暴露。
图1男,46岁,横断面低剂量CT(LDCT)显示左肺上叶尖后段实性结节,大小7mm×6mm,边缘略不规则,可见胸膜牵拉表现。影像分类为实性经典型结节,手术病理为中低分化腺癌
图2~4男,47岁,横断面(图2)、冠状面(图3)和矢状面(图4)LDCT显示病变位于左肺上叶,形态极不规则,周围可见多发条索及胸膜牵拉表现,有肺大泡背景。影像分类为实性不规则型,手术病理为中分化腺癌,主要呈腺泡型,累及脏层胸膜
图5~7女,50岁,横断面(图5)、冠状面(图6)和矢状面(图7)LDCT显示病变位于右肺上叶,主要呈磨玻璃密度,胸膜侧可见少许实性成分及条索影。影像分类为右肺上叶部分实性结节型,手术病理为中低分化腺癌,部分呈附壁型,累及脏层胸膜
图8~10女,55岁,横断面(图8)、冠状面(图9)和矢状面(图10)LDCT显示病变位于左肺上叶,中央为实性区,边缘为磨玻璃密度区,形态极不规则,其内可见通气的支气管。影像分类为部分实性不规则型病变,手术病理为中低分化腺癌,主要呈腺管状
图11,12男,67岁,部分实性囊腔型病变。横断面LDCT基线图像(图11)显示病变位于左肺下叶,以囊腔为主,囊壁不均匀增厚,边缘化少许磨玻璃密度区。26个月后横断面LDCT随诊图像(图12),显示病变实性成分明显增多,囊腔变小。影像分类为部分实性不规则型,手术病理为中分化腺癌,累及脏层胸膜图13女,54岁,非实性结节。横断面LDCT显示病变位于右肺下叶,表现为纯磨玻璃密度,其内血管清晰可见。手术病理为微浸润腺癌
欢迎转载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影像学苑”。您的分享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长按北京最好的去白癜风医院治好白癜风要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