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萧山网萧山健康网" 近日,一位大伯拿着两面医院办公室,医院内科的赵芳和徐云校医生救了他89岁的老母亲,让他们又可以重享天伦之乐。
翻开医院感谢信、锦旗记录本,封感谢信、63面锦旗,这些数字记录下的都是患者满满的感谢之意,这些感谢是患者对医务人员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也是医务人员孜孜不倦的动力。
你们的感谢,我们都记得!
——萧山患者陈先生和夫人咳嗽已有半年,多次医院就诊,症状均无改善。年2月新年刚过,夫医院看咳嗽病较好就慕名而来。当时接诊他们的是内科曹建标医生,曹医生仔细听取了他俩的病情描述之后,考虑陈先生很可能得了慢性机化性肺炎,后来肺部CT也证实了曹医生的诊断,立即予对症治疗;他夫人被考虑为霉菌过敏性哮喘,予抗真菌治疗并加哮喘治疗。约三个月后,夫妻俩的症状均有好转。陈先生夫妻俩的疾病在临床上都是比较少见的,虽症状十分相似,但病因却完全不一样。陈先生夫妻非常感谢曹医生的精确诊断,特意送上了自己写的书法作品“德医双馨”表示感谢!
——此外,华大伯于去年6月份因电击伤致高处坠落,致胸5、6椎体爆裂骨折、脊髓挫伤、多发肋骨骨折。医院手术治疗后仍遗留有左眼视物重影,双耳听力下降、伴耳鸣,双肩活动受限,四肢肌力下降、不能握拳,行走不便等症状。医院康复病区,经过两个多月的治疗后,华大伯左眼视物明显清晰了,双耳听力好转了,不再耳鸣了,能自个儿下地行走了。出院后,他执意送来了这封感谢信,来表达他内心最真挚的谢意。他说:“这份恩情他永远铭记在心,医院康复科的医务人员给了他第二次生命,是他们让我重新站了起来!”
这是一封来自海外华人的感谢信。年11月4日,加拿大的华人邵先生因高血压急症医院。在短短的6天时间中,医院医务人员认真负责的态度、高超的医术和家人般亲切的关怀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邵先生在感谢信中这样写道,“短短几天住院治疗,使我感受到,除了硬件以外,贵院的医疗服务水准并不逊色于上海等大城市和发达国家。为此,我也想借此机会感谢贵院领导培养出优秀医务人员,并在中国医疗机构建设和发展上所付出的努力。”
家住萧山区育才东苑王大伯的爱人患尿毒症已经五年了,一直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由于他爱人血管条件比较差,每次做血液透析时都是顾虑重重。自从转到医院行透析后,护士采用扣眼穿刺技术,让她再也不怕打针了。她的生日到了,血透室全体医护人员还给她送上了蛋糕,温馨的医患关系让她有家一样的温暖感觉。在肾友会上,王大伯特意托朋友写了“肾友之家”四个大字表示感谢!
余阿姨是医院内科的老病号了,每次来住院,她和她老伴总是说:“我们又来了”。而每次来,余阿姨的情况都很糟糕:水肿、气急、咯血等严重症状一并而至。只要余阿姨一来,医生护士都会立马开通绿色通道,进入紧急抢救状态。多少次把她从鬼门关拉回来,大家都已经记不清了。
由于余阿姨因为形体偏胖,加上疾病原因,静脉穿刺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她也非常害怕打针,医院每次都要扎上个7、8针才能成功,但是,自从来医院内科住院后,基本上都能一次成功,所以,她每次来都说,“医院,这么多年,就是喜欢来你们这里”。
80岁高龄的她非常喜欢画画,还在老年大学上书画课,为了表达感谢之情,特地给医务人员送来一幅她亲手绘制的牡丹,激动地说:“谢谢你们在我住院期间如同亲人一般的照顾,不仅让我得到很好的治疗,也给了我精神上莫大的支持和鼓励。”
这幅字是一位患者3年前送给推拿科周东辉医生的,周医生一直将它挂在诊室的墙上,他说:“‘行胜于言’这四个字是对我们广大医务者默默奉献的高度总结。”
感谢的方式有很多种,一句“谢谢”、一个笑脸、一声慰问……医院的医护人员看来都无比的珍贵。感谢千万患者对医院的信赖与认可,你们的感谢,中医院全体医护人员会一直记在心里,它将是他们工作的源泉和动力。他们将一如既往,做好人民的健康卫士。用他们高尚的医德来宽慰病痛中的患者,用他们精湛的医术来增强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
赞赏
长按白癜风的治愈北京正规医院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hmqm.com/zz/6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