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竟成了老年人肺炎反复发作的rdqu

流感季

老年人肺炎反复发作

别先入为主的认为一定是感冒惹的祸,也许另有真凶!比如说——

吃饭!

啥?吃饭也能引发肺炎?小萱你不要欺负我不懂医,就吓唬我!

王爷爷1年之内3次住院,都是肺炎。王爷爷的儿女们百思不得其解,平时王爷爷特别注意养生也从不抽烟,又没有感冒的症状,怎么会突然发生肺炎了呢?护士小周观察比较仔细,发现王爷爷吃饭和喝水时咳嗽明显多于平时,就将情况告诉了医生。经过检查,王爷爷是因为吞咽障碍引起的“吸入性肺炎”。

什么是吞咽障碍?

吞咽障碍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可发生于不同部位的吞咽时咽下困难。

吞咽障碍可影响摄食及营养吸收,还可导致食物误吸入气管导致吸入性肺炎,严重者危及生命。老年人由于机能退化和疾病、手术、麻醉等因素的影响,吞咽障碍(暂时性、渐进性)发生率不断提高。

但由于观察滞后,当发现老年人严重呛咳进食困难或肺炎反复发作时,后果已经较为严重也失去了康复的最佳时机。

判断吞咽困难的方法

洼田饮水实验:老年人坐正,于5秒内喝30毫升(普通小盒酸奶三分之一的量)温开水,观察全部饮完所需时间及呛咳情况。

Ⅰ级(正常):能1次顺利地将水饮完;

Ⅱ级(可疑):分2次以上饮完,但无呛咳;

Ⅲ级(异常):能1次将水饮完,但有呛咳;

Ⅳ级(异常):分2次以上饮完且有呛咳;

Ⅴ级(异常):不能将水全部饮完,频繁呛咳。

吞咽障碍的并发症

1.误吸

一般误吸是指食物或液体进入声带以下的气管。表现包括:咳嗽、气短、呼吸困难等。

正常人偶尔也会发生误吸,一般都能通过咳嗽可以将误入气管的食物或液体排出,也就是不小心被呛到了。但是老年人由于肌肉无力,导致呼吸、清喉、咳嗽力量减弱,误吸比较常见和频繁。

隐性误吸:是指食物进入气管但没有咳嗽、清喉、声音改变等表现,与喉部感觉减退有关。隐性误吸需要吞咽造影检查,有的患者是在发生呼吸道并发症(吸入性肺炎)后才被发现。

吸入性肺炎:主要是异物或细菌进入肺内造成的肺部感染。这种呼吸道并发症在老年人和卒中(脑梗塞、脑出血)患者中比较常见,与吞咽困难造成的食物或液体反复进入肺内有关。

误吸与吸入性肺炎的关系:并不是所以的误吸患者均发生吸入性肺炎,误吸后只要能把误吸的食物和液体顺利排出,没有掉入肺部就不太会引起肺炎。而隐性误吸就非常危险了,由于误吸之后没能及时把异物排出,造成吸入性肺炎的可能性就会大很多。

2.营养不良

由于进食后会有呛咳、气促等情况,老年人进食就会变慢、进食量变少。进过一段时间,就会表现出贫血、消瘦、肌肉萎缩、活动减少、精神萎靡等。有些老年人如果发生严重的吞咽障碍,会造成完全不能进食的情况发生,十分危险。

3.脱水

脱水指身体组织内缺乏足够的水和电解质来维持健康。吞咽困难是脱水的危险因素之一,进食固体或流质易导致误吸,会给患者带来进食的恐惧感,减少进食量,导致脱水。

反之,脱水也会影响吞咽功能。例如,口腔内缺乏足够的唾液时,咀嚼更困难,食物不容易形成食团,分离成散在的微粒,需要多次吞咽。

发生吞咽障碍怎么办?

1.及时就医:发现家中老人或者卒中患者发生吃饭时咳嗽增多、气喘、不愿或害怕进食等情况要及时就医。没有发生进食呛咳但不明原因的消瘦、厌食、反复肺部感染等,也要警惕是否发生了吞咽障碍。

2.食物加工:由于老年人口腔肌肉和唾液分泌功能的减退,咀嚼、搅拌食物的能力退化了。过干的食物只能咬碎,但是嚼不烂,不能很好的将食物聚成一团咽下。干而细小的食物碎片很容易误入气管,过稀的液体也会因为老年人肌肉的退化而难以很好的控制方向,吞咽时都容易发生误吸。

厚糊状、粘性较低的食物是最有利于吞咽的,这样的食物最容易聚成一团并一口咽下。所以利用粉碎机将食物打成糊状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但要避免使用糯米等粘性很强的食物,虽然在色香味方面有所欠缺,但是可以保证营养供给。喜欢喝汤水的老人,可以使用食物增稠剂增加液体的厚度。

3.吃饭时的姿势:有些老年人会在床上半躺着进食,或者坐位时候靠在椅背上由人喂食。这样的姿势都是容易造成误吸的,正确的姿势是:坐位,身体前倾用手臂在桌子上做支撑,微微低头;床上取侧卧,身体略向前弯曲,微微低头。这样的姿势可以让气管的入口变小而食道的入口变大,还有利于舌头和喉咙控制食物的流向,减少误吸。

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

有很多人认为发生了吞咽困难是毫无办法挽回的,只有眼睁睁看着它越来越严重,到最后只能插上胃管,把食物直接打到胃里。

其实吞咽障碍是可以通过训练恢复、暂停或延缓它进一步发展的,康复训练需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现在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1.口唇闭锁训练:进行口唇部肌力的训练,包括张口闭口,伸舌头与旁拉舌头,嘴角上翘,抗阻力鼓腮等动作的训练。

2.下颌运动训练:对于肌痉挛致张口困难者可进行冷刺激或轻按摩,比如用冰棍刺激患者使咬肌放松,还可用牙齿咬紧某食物的训练来增强咬肌肌力。

3.舌的运动控制训练:促进食团的控制及向咽部输送的能力。包括舌的在口腔内做环形,前伸后缩运动,舌、齿、舌、唇的交替灵活运动,舌根的抬高运动。

4.冷刺激:用冰冻棉棒轻轻刺激软腭、腭弓、舌根及咽后壁,然后做吞咽动作,可诱发和强化吞咽反射。

5.咳嗽训练:有利于训练患者排出吸入或误咽的食物。

6.声带内收训练:患者深吸气,两手按住桌子或胸前对掌,用力推压闭唇憋气,以达到屏气时声带闭锁,可防止食物进入气管。

7.声门上吞咽训练:从鼻腔深吸一口气,然后屏住气进行空吞咽,吞咽后立即咳嗽。这一吞咽模式的训练可防止误咽。

8.手法按摩:对于喉部可以上抬的患者,让其空吞咽并保持上抬位置。对于喉部上抬无力的患者,可按摩其颈部,上推其喉部,来促进吞咽。此手法可强化喉部上抬,反复练习,能消除食管入口处的紧张。

9.促进吞咽反射的方法:用手上下摩擦甲状软骨至下颌下方的皮肤,可引起下颌的上下运动和舌部的前后运动,从而引发吞咽。此法可用于口中含有食物却不能产生吞咽运动的患者。

摘自“医院老年健康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hmqm.com/rq/106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医院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