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学校如何防控新冠肺炎权威专家来支招

8月19日,年全省秋季学期开学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召开。会上明确,根据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我省各级各类学校将从8月下旬起,按照“错区域、错层次、错时、错峰”的原则,陆续开学返校。

随着开学季来临,开学后,学校该如何防控新冠肺炎?有哪些技能技巧需要掌握?8月26日,闽江科学传播学者、福建省疾控中心健康教育促进所副所长、省医学会科普分会副主任委员陈锦辉做客福建教育电视台演播室,为师生和家长支招。

主持人晓萌:

陈副所长,您好。首先,请您简要带大家认识一下新型冠状病毒。

陈锦辉

冠状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类病毒,因形态在电镜下观察类似王冠而得名。目前为止发现,冠状病毒仅感染脊柱动物,可引起人和动物呼吸道、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疾病。

很多野生动物都可能携带病原体,成为某些传染病的传播媒介,果子狸、蝙蝠、竹鼠、獾等是冠状病毒的常见宿主。

主持人晓萌:

那么,新冠肺炎传染源有哪些呢?

陈锦辉

目前所知的传染源主要是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

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1.一是感染者核酸检测呈阳性,经过14天潜伏期的观察,均无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始终为无症状感染状态;

2.二是感染者核酸检测呈阳性,采样时无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但随后出现某种临床表现,即处于潜伏期的“无症状感染”状态。

主持人晓萌:

请问新冠肺炎引起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陈锦辉

一般症状包括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等。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严重者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出凝血功能障碍等。多数患者症状为轻、中度,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主持人晓萌:

新冠病毒对什么敏感?

陈锦辉

新型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

·56℃持续30分钟

·乙醚

·75%乙醇(酒精)

·含氯消毒剂

·过氧乙酸

·三氯甲烷等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主持人晓萌:

眼下已经到了开学季,学校防控是否有方案呢?

陈锦辉

有的,为科学指导中小学校做好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序推进秋季学期复学复课,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日前组织制定了《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更新版)》,指导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压实疫情常态化防控主体责任,坚持人物同防、多病共防,落实“四早”防控措施,精准防控。

除储备足够数量的疫情防控物资和校园清洁消毒外,方案中提出,中小学校要制定具体防控工作方案、应急处置预案和工作制度,包括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晨午检制度、因病缺勤追踪登记制度等。学校根据有关规定按教职员工和学生人数足额配备校医或保健教师。

方案还提出,中小学生科学佩戴口罩,应随身备用符合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标准或相当防护级别的口罩,低风险地区校园内学生无需佩戴口罩。学生在上下学途中尽量做到家庭、学校“两点一线”,避免不必要外出活动。最好采取步行、自行车、私家车方式上下学,乘坐公共交通或校车时应当注意个人防护。

主持人晓萌:

能否请您教大家一些预防新冠肺炎的技能技巧呢?

陈锦辉

要记住保距离、少接触、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人与人之间保持至少1米以上距离,尽量少接触公共物品。

要学会正确戴口罩。

《口罩使用指南》

·普通公众在家、户外、无人员聚集通风良好情况可以不戴口罩;

·在人员密集场所如超市、乘坐电梯、公共交通工具一定要戴好口罩;

·特定场所如火车站、机场、养老院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戴上口罩;

·重点人员如病人、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一定要戴口罩;

·存在职业暴露风险的人员要戴口罩。

要学会正确洗手。

打喷嚏时要遮住口鼻。

食堂如果是圆桌共餐,应使用公筷公勺;分餐就坐时,不要面对面,尽量同侧,且距离一米。

主持人晓萌:

注意个人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是也很重要?

陈锦辉

是的。

要合理膳食,均衡营养。

·每天膳食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

·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

·餐餐有蔬菜,深色蔬菜应占1/2。

·天天吃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

·奶制品,相当于每天液态奶g。

·经常吃豆制品,适量吃坚果。

·鱼、禽、蛋和瘦肉摄入要适量(每周吃鱼~g,畜禽肉~g,蛋类~g)

·优先选择鱼和禽。

要吃动平衡,保持健康体重。

·各年龄段人群都应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食不过量,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能量平衡。

·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分钟以上。

·坚持日常身体活动,身体活动总量至少相当于每天步。

·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

·运动的适量。运动后心率+年龄=左右。

有症状,要早就医。

观察期间,出现以下症状之一就应及时就诊:

①高热超过39℃;

②腹泻;

③呼吸困难(活动后加重的胸闷、憋气、气短)、意识问题(嗜睡、说胡话、分不清昼夜等);

④家庭其他成员出现可疑症状应立即前往指定发热门诊就医。

主持人晓萌:

请问哪些重点部位应进行预防性消毒呢?

陈锦辉

应对高频次接触的物体(如门把手、电梯按钮、公用教室、课桌椅、考勤机、校内自动取款机等)表面,教辅导用具(如话筒、键盘、激光笔等),食堂、校卫生室(保健室)、电梯间、卫生间等重点区域进行预防性消毒。

记者

王静丹黄君炫

编辑

黄祖艺

编审

邹学麟李雪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hmqm.com/bdfnzym/105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医院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