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日的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潘绪宏介绍,今日(7月4日)起,低风险地区人员出京无需核酸阴性证明。
他介绍,新发地相关疫情发生后,为了防止疫情向外扩散,北京市严禁四类人员离京,对其他人员倡导非必要不出京,确需离京的持有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当前北京市疫情总体稳中向好。近3日新增病例均不超过3例,持续处于低位。累计涉及的11个区,中高风险街乡镇均与新发地有关联,没有在社会面形成传播,检测阳性的,绝大多数为纳入管控的重点人群。
目前看,通过核酸检测、应检尽检、风险人员应隔尽隔,全市有效阻断了疫情传播渠道。综合防控风险,复工复产和群众出行需求因素,在继续保持中高风险人员严管严控的基础上,我们决定7月4日0时起,对北京低风险地区人员出京,不再要求持有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
中疾控专家:鼻咽拭子与口咽拭子操作规范没有本质区别
鼻咽拭子采集有没有不一样?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组专家、中国疾控中心应急中心副主任施国庆介绍,口咽拭子和鼻咽拭子为两种方法的全称,如果规范操作,本质上没有区别,都是为了采集到咽部标本。
不同的是,为了采集咽部标本,一种是从口腔进入,一种是从鼻腔进入,因此分别被称为口咽拭子和鼻咽拭子。
在采集口咽拭子的标本,采样者可以看到被采样部位,但可能带来恶心、呕吐等反应;采样鼻咽拭子时,规范操作的话,看不到采样咽部位置,主要依靠手部感觉阻力,技术要求更高,对粘膜刺激更小,但公众对其可接受度更低。
由于咽部病毒含量受到时长影响等因素,口咽拭子可能影响到阳性率,但没必要两种方法共同进行。
━━━━━
北京通报4起典型案例:涉隐瞒密接史、违反隔离规定等
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潘绪宏通报了4起与疫情相关的典型案例。
他介绍,首都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防控工作仍处于最紧要、最吃劲的关头,但个别人员无视防疫规定,隐瞒新发地市场活动史、隐瞒密切接触史,违反集中和居家隔离规定,甚至非法行医引发疫情传播扩散风险。
案例一:李某星(男,61岁)于6月3日前往新发地市场购物,随后与其妻子仝某(60岁)、女儿李某(34岁)、外孙女白某玉(4岁)密切接触。14日,李某星确诊为新冠肺炎病例。流调中,李某星、仝某及李某三人,均未如实提供白某玉曾与确诊人员密切接触情况,引发疫情传播风险。目前,警方已对故意隐瞒密接情况的相关人员立案调查。
案例二:王某银(男,25岁)为新发地市场送货员,该人于6月13日在暂住地接到核酸检测和居家隔离通知后,未按规定接受检测,并在居家隔离期间外出工作。后该人于6月27日确诊为新冠肺炎病例。目前,警方已对王某银不按规定接受核酸检测,违反居家隔离规定的情况立案调查。
案例三:谢某明(男,38岁)6月份以来,先后3次前往新发地市场购物。6月23日,该人确诊为新冠肺炎病例。经查,谢某明在流调中故意隐瞒2次新发地市场活动史,虽签署居家隔离承诺书,但仍多次前往公共场所活动。目前,警方已对谢某明隐瞒新发地市场活动史、违反隔离规定情况立案调查。
案例四:何某才(男,51岁)、张某英(女,53岁)系夫妻关系,二人在未取得医师执业资格情况下,5月底以来,在暂住地先后接诊两名咳嗽、发热症状患者,且未向疾控部门报告。其中一名患者在京被确诊为新冠肺炎病例,另一名患者返回原籍后确诊,并造成多人感染。警方在何某才、张某英暂住地查获大量药品、注射器等医疗用品,现二人因涉嫌非法行医罪被立案调查。
疫情防控人人有责,积极配合流调溯源,严格遵守核酸检测、集中和居家隔离等防控措施,不仅是个人“小节”,也事关疫情防控大局。警方在此提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个人不遵守政府紧急状态下发布的紧急命令,公安机关可作出相应行政处罚,若引发疫情传播或严重危险,则要追究刑事责任。
内容来源:新京报
声明:本文章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有出处以真实情况为准,本平台不对因使用本文章而产生的任何后果承担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最终解释权归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hmqm.com/zz/9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