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检验科苏绍红
什么是肺炎支原体性肺炎
肺炎支原体性肺炎,就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既不属于细菌性肺炎,也不属于病毒性肺炎。主要病原体为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微生物,通过咳嗽飞沫传播,有一定传染性。在平时,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季相对较多。
患儿一般在感染肺炎支原体2~3周后发病。大多起病不急,1/4~1/2患儿先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鼻塞、流涕、咽痛,伴有中等程度的发热,体温在39℃左右,咳嗽较重、频繁。
小儿肺炎支原体性肺炎的病原体为肺炎支原体,可散发或有小的流行,全年均可发病。多见于5-15岁儿童,婴幼儿患病常表现为毛细支气管炎。多数为急性起病,发热无定型,或体温正常,咳嗽较重,初期为刺激性干咳,常有咽痛,头痛等症状。病程2-3周不等,X线阴影完全消失比症状消退更延长2-3周之久,也有延长至6周者。
门急诊检验常用的肺炎支原体诊断方法——肺炎支原体IgM(金标法)
该方法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能够检出特异性抗肺炎支原体IgM抗体。IgM型抗体是机体感染肺炎支原体最早出现的抗体,一般在感染后5-6天可被检出,当滴度达到1:时显示为阳性,抗体阳性持续时间可达数月(个体差异较大)。检测标本为EDTA抗凝的静脉血(2毫升)或末梢血(20微升),可与血常规同采一管血。报告回报时间为30分钟。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检验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