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钱 http://m.39.net/pf/a_4629682.html
早筛网讯:近日,一篇名为“SARS-CoV-2-inducedremissionofHodgkinlymphoma”(SARS-CoV-2诱导的霍奇金淋巴瘤缓解)的文章在Britishjournalofhaematology《英国血液学杂志》上发布,该文章揭示了SARS‐CoV‐2(新冠肺炎病毒)感染或将能够引发抗肿瘤免疫反应。
据报道称,患者是一位61岁的男性,他由于进行性淋巴结病和体重减轻转诊至血液科,因IgA肾病继发的终末期肾衰竭接受血液透析。在肾移植失败后,他已停止免疫抑制治疗三年。该患者锁骨上淋巴结针芯活检显示其EB病毒(EBV)阳性,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FDG‐PET/CT)显示为霍奇金淋巴瘤晚期(EBV病毒聚合酶链式反应(PCR)copies/ml;log.68]。
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Lymphoma)是源于淋巴细胞的一种癌变。它常开始发生于一组淋巴结,然后扩散到其他淋巴结或结外器官、组织。然而不幸的是,在接受诊断后不久,患者因呼吸困难和喘息入院,并被确诊为PCR阳性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接受了11天的最佳病房护理后,他出院回家休养,在此过程中未使用皮质类固醇或进行免疫化疗。
但令人惊讶的是,四个月后,该患者可触及淋巴结病变减少,中期PET/CT扫描显示淋巴结病变广泛消退,整个过程中代谢摄取减少,EBV病毒PCR也降至copies/ml(log.62),晚期肿瘤竟然痊愈了!
研究人员初步推测作用机制包括病原体特异性T细胞与肿瘤抗原的交叉反应以及感染后产生的炎性细胞因子激活自然杀伤细胞。新冠肺炎病毒的感染居然引发了患者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目前,直接利用新冠肺炎病毒治疗癌症还是不切实际的,但根据这一病例来看,未来研究人员或许有可能对它进行改造,消除毒性,同时保留其激活免疫反应的能力,从而变成一种新型“溶瘤病毒”。希望有一天新冠肺炎病毒不再骇人听闻,能够为我们所用。
新冠肺炎病毒的一直令人闻风丧胆,截至北京时间年12月18日零时05分,全球确诊病例达到例,死亡病例增加例,达到例。其治愈后的后遗症目前也是十分难以捉摸的,专家们一致认为,目前人类还处于正在了解后遗症的阶段。也就是说,目前新冠肺炎治愈后其存在的后遗症是不可预测、不可预防,甚至超出了当前科学家们的认知!
5月10日,《纽约时报》刊登的一篇题为《从新冠肺炎生存下来后,仍有一些人没有恢复》的文章中,讲述了生活在意大利米兰附近、从事化妆品公司彩妆开发相关工作的59岁患者的故事:他感染新冠病毒后,因持续的咳嗽和疲劳感而饱受痛苦,在治愈后也因呼吸困难和肌肉酸痛等备受折磨。
7月31日《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从布莱恩?福格到心脏损伤,一直残留的新冠肺炎问题给科学家们敲响闹钟》的文章,介绍了在世界大学学院伦敦领导神经科学实验室的38岁的患者的经历:自3月17日首次感受到新冠肺炎相关症状后,他的身体逐渐衰弱,并伴有高血压,疲劳、失眠、胸部疼痛、关节痛、皮肤斑疹等症状。
为促进行业交流,早筛网建立了“癌症早筛行业交流群”,有意加入的读者可扫码添加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