寥寥三味药,重症肺炎得转机

——第话——

每日一话,让中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导语:《伤寒论》第条:“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心下,言其病位;浮滑脉主痰热,言其性质。按之痛,则痰热结滞,陷于胸脘,气机不得升降宣通之故。

作者:何绍奇

考《伤寒论》、《金匮》二书中,均无“痰”字,《内经》亦然,然则仲景时代,岂无痰热之病乎?有之,此方即典型的痰热方。半夏,痰饮之常用药,体滑性降,而不免于辛温,合黄连、瓜蒌,则辛以开结,寒以泄热,能通能降,郄至精至当,后世方几无与匹敌者也。

小陷胸汤证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炎、胸膜炎、胃炎、黄疸肝炎等疾病过程中,凡表已解,痰热阻滞,病在胸脘(呼吸系、消化系)。

证见:脉浮滑而数、舌质红、舌苔黄腻、咳喘而咯痰黄稠胶粘、黄疸、便秘、胃部痞满、胸膈或胃部“按之则痛”者皆有卓效。

我很惊讶,仲景的观察竟如此细致!记得几年前我为一87岁老人重症肺炎会诊,病已一周,病情日重,已上呼吸机。我按他的胸膈部及胃部,他虽不能讲话,神色郄立见痛苦之状,投以小陷胸汤,立见转机。

小陷胸汤证,多见于伤寒在表误下而致者。需要提醒的是,误下不要片面理解为是用芒硝、大黄,大凡表未解者,苦寒之剂在某种意义上皆与攻下剂相同,表邪内陷而冰伏,邪热熏灼津液为痰,而酿成痰热结于胸脘之候。

当然,也有痰热久蕴,为外邪引动,或热邪直接由表入里炼津为痰者,未必都是表证误下所致。

小陷胸汤在《外感温热篇》中,叶天士称作“苦泄法”或“苦辛开泄”,用于温邪传入气分,痰热互结,粘滞难解。

叶氏强调小陷胸证“必验之于舌”,而典型的小陷胸汤舌象便是他说的“舌黄”“或黄或浊”。王孟英则强调此证真伪,“必察胸脘,如按之痛或拒按,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者,必先开泄,即可用小陷胸汤”。

图文说明:作者/何绍奇,排版/小布,校对/乞儿。

版权声明:《中医药通报》。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使用不当,请与我们联系。

投稿邮箱:zy

qingjuzhongyi.







































北京重点白癜风医院
湖北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hmqm.com/zjjs/75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医院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