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diffuseinterstitiallungdisease,DILD)是一组病因各异、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的庞杂疾病谱,因气体交换障碍而导致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共同特点
临床症状、胸部影像学、肺功能和肺部病理生理改变非常类似:
①运动性呼吸困难;②胸相呈双侧弥漫性间质性浸润;③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下降,休息或运动时PaO2异常;④组织病理特征为肺间质的炎性和纤维化改变。
以下是间质性肺疾病按病因进行分类的汇总:
次级肺小叶是肺部解剖、功能的基础
第一期介绍--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一、IPF(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又称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
目前认为,IPF起源于肺泡上皮反复发生微小损伤后的异常修复,导致纤维疤痕形成、蜂窝囊形成,90%可听到Velcro啰音,50%可见杵状指,75%有吸烟史,
UIP也可见于慢性过敏性肺炎、石棉肺、CTD,注意鉴别。
CT表现:①双肺网格状影及胸膜下蜂窝样改变;②在肺外周部和下叶肺组织更显著③牵引性支气管扩张常见,也可见到磨玻璃样改变,但不是主要病变,网格状影>磨玻璃。
二、NISP(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
中位发病年龄40~50岁,较IPF约早10岁,可见于儿童,与吸烟无关;
亚急性起病,就诊前病程较IPF短,平均4.4个月;
气短、咳嗽、乏力,半数体重减轻(平均6kg)
22-33%的病人有发热。10%-35%有杵状指
两肺底湿罗音,双下肺爆裂音,吱吱样高调杂音
肺功能改变较轻,50%以上BALF淋巴细胞显著增高,杵状指少见,仅13%,与UIP正好相反。NSIP对糖皮质激素反应良好,5年内死亡率为15-20%。
CT:80%磨玻璃影(1/3为仅有异常);52%索条或网状影,少数有牵拉性支扩;27%肺实变影;仅4%蜂窝状影
三、脱屑型间质性肺炎(DIP)
主要见于40~50岁的吸烟者。大多数患者表现为呼吸困难和咳嗽,呈亚急性发病(数周到数月)。
胸部X线片与IPF相比并不十分严重,20%病例胸片可正常。
胸部HRCT表现为弥漫性、磨玻璃样阴影,主要见于中、下肺野。DIP患者的预后比IPF为佳,60%以上的病人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有反应。DIP的5年死亡率只有5%。
RB-ILD处于中间状态,时间短,所以不一定能抓住典型图表现为出现空气潴留,是其特点,但是不容易诊断
RB-ILD?
四、隐原性机化性肺炎(COP)
诸多原因可引起COP,如感染、药物、风湿性疾病、移植后抗宿主反应等。
在组织修复过程中,气道内肉芽组织过度增生和肺泡渗出物是本病的主要机制,双肺多发性斑片状浸润影及游走性是最具特征性的影像表现,无蜂窝肺。
五、急性间质性肺炎(AIP)
急性进展性、特殊类型的间质性肺炎,病理为机化型弥漫性肺泡损伤(DAD),临床酷似ARDS,即HammanRich综合征
v平均发病年龄50岁,与吸烟无关,往往先有病毒性上感史
v畏寒、发热、肌痛、关节痛、乏力
v数日后进行性劳力性呼吸困难
v肺实变征及广泛湿罗音
v迅速出现低氧血症,呼衰,需MV维持
v多数病人符合ARDS诊断,病死率50%,1~2月内死亡。
CT:弥漫性分布的双侧气腔实变影,以中下肺为著常伴双侧片状或弥漫的磨玻璃样影
早期:多发片状磨玻璃影(地图影),下肺和低垂部位;晚期:机化,支气管血管束扭曲变形,牵拉性支扩,胸膜下网状影和蜂窝状影。
?AIP看上去很容易,但需要谨慎,一旦诊断就意味着很快死亡,
在原有的间质性肺炎的基础上迅速进展,
这个诊断没有十足把握建议不要轻易下。
六、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LIP)
目前认为是一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EB病毒感染、艾滋病的肺部病变可表现为LIP,慢性起病,主要为干咳和进行性呼吸困难。
七、特发性胸膜肺弹力纤维增生症(PPFE)
PPFE在间质性肺炎里面两个唯一:
唯一主要同时累及肺和胸膜的间质性肺炎,
唯一倾向中上肺野分布的间质性肺炎
中上肺野肺纤维化伴胸膜增厚,容积缩小
需要与尘肺,特别是石棉肺鉴别
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影像表现总结
部分图片及相关内容参考《肺部影像联盟》鐧界櫆椋庤嵂鐗?鍖椾含鍝簺鍖婚櫌鐧界櫆椋庢渶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hmqm.com/zjjs/6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