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感染性占位影像诊断思路附心胸病例一

患者,男性,49岁。

主诉:咳嗽、咳痰,痰中带血,胸闷、胸痛3月

现病史:患者于3月前咳嗽、咳痰,痰中带血,持续胸闷、胸痛。医院行胸部CT检查示左肺占位性病变。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门诊拟“左肺占位性病变”。现为求进一步治疗入院,患者自患病以来,无气促,无头痛、头晕,无畏寒、发热。精神、饮食、睡眠一般,大小便正常,体重及体力未见明显变化。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糖尿病病史,否认结核病史,否认高血压,否认肝炎病史

实验室检查:WBC7.91×/L;RBC3.02×/L;血红蛋白88g/L,肝肾功能正常,肿瘤标志物未查。

胸部CT平扫及增强:CT检查设备为SiemensSomatomSensation16层螺旋CT,患者均采取仰卧位,扫描范围自胸腔入口至肋膈角以下,常规扫描层厚8mm、层间隔8mm,管电压kV,管电流mA。然后行2mm薄层后处理重建。病灶行增强CT扫描:肘静脉3.5ml/s流率,高压注射器团注碘佛醇注射液80ml,浓度为mgI/ml,注射后30s、90s分别行双期增强扫描。观察图像:肺窗窗宽HU,窗位-HU;纵隔窗宽HU,窗位40HU(图11-14)。

图1-1平扫肺窗

图1-2平扫肺窗

图1-3平扫纵隔窗

图1-4平扫纵隔窗

图1-5平扫肺窗冠状位重建

图1-6平扫肺窗冠状位重建

图1-7平扫纵隔窗冠状位重建

图1-8平扫纵隔窗冠状位重建

图1-9平扫肺窗矢状位重建

图1-10平扫肺窗矢状位重建

图1-11平扫纵隔窗矢状位重建

图1-12平扫纵隔窗矢状位重建

图1-13增强动脉期

图1-14增强静脉期

1、在以上提供的CT平扫、增强及重建图像上,关于病灶描述,正确的是?(单选)

A.左肺上叶沿支气管血管束走形不规则形软组织密度肿块影

B.左肺上叶片状实变影

C.左侧胸膜不规则形软组织密度肿块影

D.左上肺门软组织肿块并阻塞性肺不张

答案:A

2、从该病例的CT常规扫描及重建图像上,我们可以发现下列哪些征象?(多选)

A、毛刺征

B、胸膜凹陷征

C、与胸膜宽基底相贴

D、胸膜增厚

E、类四边形

F、类圆形

G、空气支气管征

H、棘状突起

答案:ABCDEFGH

3、根据以上临床资料及CT表现特点,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为下列哪一项?(单选)

A、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B、肺粘膜相关淋巴瘤

C、肺癌伴淋巴结转移

D、肺结核球

E、机化性肺炎

答案:E

病理所见:送检左肺上叶:17×9×4cm,沿支气管断端多切面切开,距支气管断端2cm,触及一灰褐质稍韧区4.5×4×4.5cm,切面灰白灰褐(图3-1)。镜下肺组织部分塌陷实变,部分肺泡腔内见纤维蛋白渗出,纤维组织增生,部分肺泡腔纤维组织机化,周围大量泡沫样组织细胞聚集,急慢性炎细胞弥漫浸润(图3-2,图3-3)。支气管断端、其余肺组织,均未见病变累及。支气管旁淋巴结2枚,另送第5组淋巴结2枚,第10组淋巴结3枚,第11组淋巴结2枚,均呈反应性增生。

病理诊断:“(左肺上叶)机化性肺炎”。

图3-1

图3-2

图3-3

1.本病例影像学表现提示的诊断线索

CT平扫可见左肺上叶不规则形软组织密度肿块影,部分层面呈类四边形或多边形,部分层面呈类圆形,密度尚均匀,CT值约为36HU,大小为3.2cm×3.7cm,内见空气支气管征,且支气管柱状扩张,病灶部分边界模糊,边缘不规则,见长毛刺及棘状突起,病灶与胸膜宽基底相贴,相应胸膜增厚且见胸膜凹陷征,未见明显胸腔积液。CT增强后,病灶呈中重度部均匀强化,其内无明显液化坏死区,动脉期CT值49HU,静脉期CT值78HU。纵隔内见多发稍大淋巴结影,部分钙化。患者的临床症状及CT表现病灶边缘毛刺、胸膜凹陷及空气支气管征等可出现于良性及恶性病变,再加上病灶的强化程度约42HU(一般认为肺癌的强化程度较低),所以良恶性鉴别困难。然而,对病灶仔细观察,结合重建图像及增强表现综合分析,可能得出倾向的诊断。

2.本病例的读片思路

(1)发现病变与认证:病例CT扫描发现左肺上叶病变较为容易,基本征象是:左肺上叶单发病灶,主体位于中外带肺野,部分边缘平直,病灶形态不规则,内见支气管扩张且走形通畅,管壁不规则,边缘见长毛刺及胸膜凹陷征,左侧胸腔未见积液,增强后病灶中重度不均匀强化,其内血管通畅,未见明显截断,纵隔内见多发稍大淋巴结影,部分钙化。

(2)定位诊断:本病例位于左肺上叶,主体位于中外带肺野,与胸膜相贴,判断其来源为肺组织或胸膜。病灶与肺组织分界不规则且模糊,与胸膜交角呈锐角,排除病灶来源于胸膜,而来源于肺组织,因此,此病例的定位诊断明确。

(3)定性诊断:本病例为49岁男性,咳嗽、咳痰,痰中带血,胸闷、胸痛3月,检验结果无明显特异征象,CT平扫显示病灶边缘毛刺、胸膜凹陷及空气支气管征等征象。从患者年龄、临床及CT表现,我们首先可能考虑为肺癌,同样我们术前诊断为“左上肺恶性病变”。然而在重建及增强图像上,对病灶的位置、形态、内部结构及周围改变进行仔细分析后,我们可能得出不一样的诊断。肺癌尤其是腺癌可出现空气支气管征,但部分病例支气管截断,同时病灶与胸膜宽基底相贴并不多见与肺癌,而多见于炎性病变,增强后强化的程度可符合肺癌表现,虽然炎性病变多强化明显,但部分强化程度较低与肺癌类似,再加上无明显转移征象,以上征象均提示此病例为良性病变可能,提出的诊断包括局灶性机化性肺炎、肺结核及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病灶类四边形及多边形的形态、沿支气管血管束走形及宽基底胸膜相贴等征象,多见于局灶性机化性肺炎。因此,在仔细分析的基础上,本病例术前作出正确诊断的可能性其实较大的。

1.诊断要点,

本病例的特点为青中年男性患者,咳嗽、咳痰,痰中带血。CT示左肺上叶占位,边缘见毛刺、空气支气管征及胸膜凹陷征,该病例术前我们考虑为恶性病变。误诊的原因主要在于我们对局灶性机化性肺炎认识不足。在充分认识局灶性机化性肺炎的临床表现、CT征象的基础上,同时将重建和增强图像取肺窗和纵隔窗进行对照分析,以及病灶中心层面和周围层面进行对照分析,将有利于我们对局灶形机化性肺炎做出正确的诊断。

2.鉴别诊断

(1)周围型肺癌:常见于中老年患者,伴有咳嗽、咳痰,痰中带血的临床表现,病灶CT上常表现为肺内单发占位,常伴有分叶征、毛刺征及胸膜凹陷征,部分病例伴空气支气管征。局灶性机化性肺炎(FocalOrganizingPneumonia,FOP)同样可显示为以上表现。由于周围性肺癌与FOP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有部分重叠,因此,这两种病经常鉴别困难。总结临床经验及部分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得出:FOP多为长毛刺,而周围型肺癌多为短毛刺;周围型肺癌以类圆形并深分叶多见,而FOP以类四边形及多边形多见,部分可并浅分叶;卫星灶可出现于FOP,而较少见于周围型肺癌;周围型肺癌内的空气支气管可截断,而FOP内支气管多扩张且通畅;增强后FOP多强化明显,内可并坏死,而周围型肺癌多呈轻中度强化,周围型肺癌多伴转移及周围浸润征象,而FOP周围浸润少见,且无转移。随访观察,肺癌多增大,而机化性肺炎多减小,甚至消失。

图4右肺下叶周围型肺癌,分叶征及毛刺征显示清楚

图5右肺周围型肺癌(腺癌),其内见空气支气管征,边缘见毛刺及胸膜凹陷征,病灶部分成分呈磨玻璃密度,边界清楚

(2)肺结核球:肺结核球好发于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边界光整,部分病例可见粗长毛刺;病灶内部常见钙化,部分病灶内可见薄、厚壁空洞或裂隙状空洞;增强扫描病灶不强化或环状强化;病灶周围多见的卫星病灶及胸膜增厚;肺门、纵隔淋巴结多钙化。抗结核治疗后复查病灶多无变化。

图6右下肺结核球,边缘光整、浅分叶,内见钙化灶

(3)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Myofibroblastic

Tumor,IMT):本病多见于年龄40岁中年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数无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胸痛等症状。CT上多为孤立的、缓慢生长的局限性结节或肿块,多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缘清晰,纵隔窗和肺窗肿块大小无明显差别,常位于肺周边表浅部位,部分病例可见粗长毛刺及棘状突起,部分病例内见坏死,少数伴有钙化,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坏死区不强化,病灶常伴有邻近胸膜肥厚,少数病例可并转移。由于IMT与FOP临床及CT表现有类似之处,因此,IMT与FOP有时难以鉴别。

图7(图7-1)肺窗及(图7-2)纵隔窗示右肺下叶胸膜下肿块,边界清晰,与胸膜宽基底相贴,相应胸膜增厚,增强动脉期(图7-3)及静脉期(图7-4)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

病例供稿:医院影像科郭灵红

年在美国胸科学会和欧洲呼吸学会发表的IIPs的国际共识中,将特发性机化性肺炎正式命名为隐源性机化性肺炎,与其他疾病相关的机化性肺炎则称为继发性机化性肺炎,其病理及影像学表现一致。影像学上,当机化性肺炎表现为肺内单发病灶时,我们称其为局灶性机化性肺炎。其临床症状多为咳嗽、咳痰、胸痛、发热等,少数患者可有痰中带血,部分患者无任何症状而于体检时发现。病理表现为远端气腔内存在肉芽肿组织,这些组织主要存在于肺泡腔,但也经常突入细支气管,常有炎性细胞浸润,伴或不伴有脓肿。

FOP在CT上可有长毛刺、胸膜广基相贴、不规则形/多边形形态等特点,但这些征象缺乏特异性,部分也可见于肺癌、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及肺结核等病变。由于FOP与肺部其他疾病尤其是肺癌的临床处理完全不同,因此术前诊断是非常重要的。不断积累临床经验的基础上,仔细观察CT征象结合临床及其他检查,将有利于我们对FOP做出正确的诊断。随访也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多数FOP经抗炎治疗后,体积多有减小。以上手段仍无法诊断的时候,组织穿刺活检是非常必要时。

点评专家:医院影像科彭德昌教授

1.Wittram,C.,E.J.Mark,andT.C.McLoud,CT-histologiccorrelationoftheATS/ERSclassificationofidiopathicinterstitialpneumonias.Radiographics,.23(5):p.-71.

2.Chen,S.W.andJ.Price,FocalorganizingpneumoniamimickingsmallperipherallungadenocarcinomaonCTscans.AustralasRadiol,.42(4):p.-3.

3.Yang,P.S.,etal.,Focalorganizingpneumonia:CTandpathologicfindings.JKoreanMedSci,.16(5):p.-8.

4.Kohno,N.,etal.,Focalorganizingpneumonia:CTappearance.Radiology,.(1):p.-23.

5.Greenberg-Wolff,I.,etal.,Cryptogenicorganizingpneumonia:varietyofradiologicfindings.IsrMedAssocJ,.7(9):p.-70.

编辑吴麟

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效果最好医院
北京哪家医院是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hmqm.com/tslf/82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医院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