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顺利举行博

初夏翩然而至,但天还算凉爽,又是一年毕业季悄悄来临了。年5月24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迎来博硕士毕业答辩会。

参与指导本次答辩的专家:陈慧教授(博导、博士后导师)、陈刚教授(福建省医学科学院党委书记、博导、博士后导师)、佘菲菲教授(福建医科大学副校长、博导)、陈愉生教授(博导、博士后导师)、许能銮主任(硕导)、林明主任,专家阵容强大,规格极高。

今年毕业的博士--陈东杰博士,重点探讨了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耐替加环素(TRKP)的机制,从CRKP严峻现状开始谈起,分析CRKP耐药的流行情况,耐药分子分型及TRKP现状;然后诱导TRKP产生并对机制层层分解,在基因水平上进行相关干预研究;最后对结果进行充分阐述,陈博士对该研究故事娓娓道来,既完整又深入,受到答辩专家的一致好评。同期毕业的还有陈愉生教授的学术性硕士黄艺娜,专业型硕士陈诗杰、吴仕文、郑虹及同等学历硕士潘华珍;许能銮副教授的专业型硕士杨秋生、邓宏利、同等学力硕士黄拔威,他们分别在感染病原学方面,肺癌脑转移,慢性气道疾病及睡眠呼吸等各领域进行了临床或基础的相关研究。研究生们认真严谨的科研态度及详细规范的科研论文获得了答辩专家的一致认可,全部顺利通过答辩。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辛勤的耕耘终于换来丰收的喜悦!祝贺所有博硕士研究生顺利通过答辩,祝愿莘莘学子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再接再砺,奋勇前行;春花秋实,前程似锦!

陈东杰博士与答辩专家合影留念

答辩专家:右起陈刚教授、佘菲菲教授、陈慧教授、陈愉生教授、许能銮主任、林明主任。

硕士研究生与答辩专家合影留念

研究生后排右起潘华珍、陈诗杰、郑虹、邓宏利、黄艺娜、吴仕文、杨秋生、黄拔威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科室医师与所有在读博硕士研究生合影

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CCM)是集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福建省仅两家),包括普通病房、RICU,门诊部、气管镜室、肺功能室、睡眠医学中心,福建省呼吸四病研究室等。现为福建医科大学呼吸内科博士后流动站,博/硕士学位授予点,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首届全国临床专科培训基地,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内镜医师培训基地,福建省慢阻肺慢病防治中心,福建省肺癌规范化诊治示范中心、福建省感染性疾病质量控制中心,福建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组单位。

现有床位70张,其中RICU10张,年门诊量人次,出院人次,现有医师23名,护理人员35人,其中博硕士达80%以上。目前有二级主任、教授1名,副教授3名,国务院津贴专家1名,硕士生导师3名。科室疑难危重症患者比达到40%以上,危重疑难病例重症肺炎、ARDS、双肺弥漫病变诊治水平达国内领先,疑难病例包括罕见病例隐源性机化性肺炎、肺泡蛋白沉积症、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支气管Dieulafoy病、Rosai-Dorfman病、结节病、肺淋巴管肌瘤病、闭塞性支气管炎等。特色医疗主要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防治,重症肺炎病原实时高通量诊断平台,肺癌个体化精准治疗,双肺弥漫病变诊治,慢性气道疾病诊治,肺泡蛋白沉着症大容量全肺灌洗,气道介入技术(气道支架置入术、氩气刀、热消融)等。

近10年来培养博硕士研究生60余名,作为合作单位参加国家“十二五”课题,“十三五”课题,参加国家重大专项“”课题、国家重大科技课题及其他国家级子课题10余项,主持省部级临床研究及科研项目达30余项,总经费多万,发表SCI及CSCD论文40余篇,其中包括以共同第一作者发表在新英格兰杂志的论文1篇。获华夏医学科技奖医学科普奖1项,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福建省医学科技二等奖2项,福建省紫金科技创新奖1项,福建省级优秀自然科学论文2篇,首届全国优秀中青年呼吸医师1名,全国终身成就呼吸医师1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hmqm.com/rq/109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医院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