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色字” 医生作为一类特殊的专业人士需要一生不断持续学习,以补充其既往教育的不足并与时俱进,不断丰富近期更新的医学理论和技术,以适应日新月异的医学技术发展和理念更新。医学继续教育(以下简称“继教”)项目正是出于此目的而设立,是医生技术交流和不断提升临床胜任力的良好教育形式。当前我国牙周病学发展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民众及诸多口腔相关学科对其有巨大的需求;而另一方面,我国牙周病学教育发展不均衡,众多基层医生缺乏正确的牙周诊治理念及基本的技能。为此,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牙周科自年起由教学主任胡文杰教授领衔的教学团队根据国内牙周病学发展现状,精心设计了“牙周病学规范化诊疗技术”国家级继教项目,全科老中青所有教学主力积极参与牙周病学理论课和实习课的讲授和指导,不断完善课程设计。在本项目10年实施期间,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广大基层医生开展各项牙周规范化诊疗技术,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并于年荣获“北京大学精品继续教育项目”称号。本文就项目的课程设计、10年来的实施经验及牙周专业教育和教学的未来展望进行总结和分析。
1我国牙周病诊疗现状分析和针对性牙周病学继教课程设计
1.1基于我国牙周病诊疗现状的分析牙周病作为两大口腔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极大影响了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口腔健康及生活质量。我国牙周病发病率高,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35~44岁居民中,口腔内牙石检出率为96.7%,牙龈出血检出率为87.4%,这意味着超过90%的中年人需要接受牙周治疗;对于儿童、青少年及老年人群,情况同样不容乐观[1]。然而,目前我国牙周专科医生奇缺,中华口腔医学会牙周病学专业委员会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成立时,全国专职从事牙周病治疗的医生仅人左右,面临的是至少5亿的牙周病患者;而当时美国的牙周病专科医生在人以上,面对的是不到0.5亿的牙周病患者[2]。虽然近20年来,我国牙周专科医生数量迅速扩增,但是仍远远无法满足我国广大民众迫切的牙周治疗需求。大量的牙周病患者应该在基层各级口腔医疗机构得到规范的牙周基础治疗,而这些机构中的口腔医生教育背景不同,其牙周病诊疗能力存在较大差异。根据年钟金晟、胡文杰对我国牙周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单位的调查,15所院校中仅有8所(53.3%)要求口腔医学生在临床实习期间接诊牙周病患者总量超过15例;要求学生手工洁治超过5例的仅有5所院校(33.3%)[3]。其他院校口腔本科生牙周教学情况更加堪忧,因而,能进行规范化牙周诊疗的合格口腔全科医生和牙周专科医生当前以及未来严重缺乏。显然,现在与将来事关我国民众口腔健康的一大主要矛盾,就是日益增长的牙周病就诊需求与严重不足的从事规范化牙周治疗口腔医生之间的明显失衡。因此,大力开展规范化牙周诊疗培训,迅速扩大基层合格口腔医生数量,是当前国内牙周病学界的重大任务之一,也是践行健康中国行动的迫切之举。
1.2 “牙周病学规范化诊疗技术”牙周基础治疗和基础性手术班课程设计的意义牙周疾病的治疗通常分为4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牙周基础治疗和第四阶段牙周维护治疗是每例牙周病患者必须接受的最基本的治疗;百年来的临床实践证实,牙周基础治疗可成功治疗大多数牙周疾病,并且是实施口腔其他学科复杂治疗的前提[4-5]。而对于一部分牙周基础治疗无法解决的病例则需进入手术阶段,牙周基础性手术所涉及的翻瓣术、龈切术,是掌握其他各种牙周特色手术的必要前提[6]。因此,牙周基础治疗和牙周基础性手术的技术培训是快速扩大规范化牙周诊治力量的首要任务;一方面,可树立口腔医生对牙周病的正确认知,切实提高实际诊治能力;另一方面,一部分参加培训的学员作为重要的院校师资力量,通过学习和提高将增大本项目对口腔医学生和基层口腔医生的辐射面。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牙周科教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之前对于本科生、研究生、进修医生及住院医师的牙周各级各类教学活动积淀了丰富的教学经验[3,6-13]。针对普遍存在的基层医生牙周诊疗基础薄弱的情况,为了更好地帮助基层医生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牙周疾病诊疗问题,设计了“牙周病学规范化诊疗技术”国家级继教项目,本项目分为牙周基础治疗班和牙周基础性手术班,均设计为期3~4d的小班(20~40人)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员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以牙周病规范化诊疗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核心,强调思想先行、实践为主的课程理念,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牙周基础治疗及基础性手术班的实施安排
2.1牙周基础治疗班的实施安排牙周基础治疗班课程安排共计4d(图1)。(1)理论引领:第一天为牙周病临床诊治的基本理论讲解,与本科生大课不同之处在于授课题目更加贴近临床实际,减少与临床关系较小的纯理论部分,侧重知识点与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如牙周病的病因学,课时由本科生的5~6学时减少为1.5学时,题目变更为“牙周炎的病因及应对策略”,将病因学中的每个因素与治疗学直接对应。1d的理论课让学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为什么治、怎么治的基本理念,为后续的牙周临床实践打下基础。(2)实操为重:实习部分共计2d,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依次安排实习室实习、临床实习和临床参观(包括器械磨锐实习)。实习室实习在仿头模教室进行,从牙周基础治疗最基本的手工洁治开始,强调器械握持、支点、用力及体位等力量性操作要点,在直视下掌握器械的特点和动作规范,为紧接着盲法手工刮治和根面平整练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手工刮治和根面平整是操作训练中的核心内容,学员在事先涂好龈下牙石的仿真模型上练习各牙位各牙面的刮治和根面平整操作规范。临床实习则在平时牙周门诊临床椅位进行,两名学员一组,互相练习手工洁治、超声洁治、喷砂、抛光等操作,并互相完成牙周检查大表的记录,充分体验医患各自角色的感性认识,从自身体验中强化规范操作的重要性。(3)诊疗流程观摩:为了让学员更好地理解临床中如何开展这些常规牙周治疗,安排了半天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牙周专业繁忙和紧张的门诊实地参观,增强学员的院感防控观念,了解诊疗物品准备及牙周患者分诊、接诊和预约流程,使学员有更好的感性认识和规范化诊疗流程管理的学习;在这半天中,同时安排了牙周洁治、刮治器械磨锐实习,以加强牙周常用器械维护保养的意识。(4)病例讨论:课程的最后一个下午安排了病例讨论环节,通过教师或学员提供的牙周基础治疗典型病例,将理论与临床个性化病例实际情况结合,再次加深对之前牙周理论课、实习课内容的理解和再认识。
2.2牙周基础性手术班的实施安排部分牙周病患者在牙周基础治疗后需要进行牙周手术治疗,最常见的牙周手术类型是翻瓣术、龈切术和牙冠延长术,牙周基础性手术班主要涉及这几种类型的手术,课程共计3d(图2)。(1)手术纵览:第一天为牙周手术基本理论的讲解,内容涵盖牙周手术概论、各种特色手术术式的基本介绍等,为学员们展示牙周手术的发展历程和各类特色手术的应用原则。(2)病例讨论:手术病例讨论是将包括牙周翻瓣术、龈切术和牙冠延长术的典型病例,通过专科检查、问题分析、设计方案和实施手术细节等多个方面以提问和讨论形式展开。安排半天的典型病例讨论,让学员们更好地理解什么时候需要进行手术、如何选择术式及手术能取得的客观临床效果。(3)现场直播:下午则是非常具有特色的牙周手术直播环节,由两名医生(胡文杰教授、钟金晟副主任医师等)先后直播两台手术,教学秘书则通过术前分析、术中讲解、术后讨论的方式,让学员对牙周手术完整过程有一个更加感性和直观的观察和理解。(4)模型训练:在第三天的实习室实习中,首先让学员认识各种牙周手术器械,然后在仿真模型上练习各种牙周缝合技术,最后在猪颌骨上完成翻瓣术、龈切术的全过程练习。
3牙周基础治疗及基础性手术班的实施效果和经验总结
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牙周科开展国家级继教项目“牙周病学规范化诊疗技术”10年期间,共实施“牙周基础治疗班”25期,培训学员名;“牙周基础性手术班”25期,培训学员名;合计50期,共名学员。学员来自全国各地20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初级职称名,中高级职称人;医院名,民营机构名(图3)。以上表明,本课程在全国有着强大的辐射力及影响力。
所有的理论课授课教师均为牙周科副高及以上职称(大多为教授、主任医师),实习课组长均为牙周科副高及以上职称,实习课带教老师均为高年资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强大的师资力量有力地保证了继教项目的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
除了带教老师外,科室还安排专门的教辅人员和学分管理员负责宣传、招生、学员生活管理和继教学分的发放,保证学员在培训期间学习和生活井然有序地进行。
针对每次培训项目,都有相应的课后调查问卷,调查学员对课程的满意程度。课后问卷调查显示,所有学员均对课程设置给予了正面评价,认为理论和操作水平均得到较大提高,对开展规范化的牙周基础治疗和基础性手术有很大帮助。在课程长期实施过程中,学员们也提出一些课程改进的地方,如希望能够更加详细地公开课件内容;与时俱进,讲解一些近些年出现的新理论、新技术;课后能够建立一些有效沟通的渠道,以便临床遇到实际问题时能够及时得到解答。这些内容会在以后的课程中逐步再加以改进和完善。
4推动适合我国国情的牙周专业继教课程的思考与展望
本课程在10年实施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培养了大批能够实际帮助广大人民群众预防和诊疗牙周疾病的基层医生。在这一过程中,作为课程设计者、实施者,同时也是实际授课教师,接触到了大量参加课程学习的学员,对未来口腔医学教育规划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分析。
首先,需要结合我国国情特点完善顶层设计。强烈呼吁各大口腔医学院校的领导需要对口腔医学本科阶段的生产实习,尤其是牙周病学的基本内容如刮治和根面平整,给予足够的重视;包括增加理论和实习课时、强化口腔本科生的牙周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训练,这对口腔医学本科生毕业后实际解决广大民众口腔疾患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1-13]。
其次,加强牙周病学专业师资培训。本课程中大多数受训者为基层医生,他们直接面对患者,可以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但是,如果能够让更多院校师资完成牙周诊疗规范化培训并掌握相应的教学方法,则可通过进一步的传帮带,扩大辐射面,从而培养出成百上千倍的具有规范化牙周基本诊疗能力的口腔医生。
最后,本课程力争覆盖高中低各种需求,现有体系主要照顾初级及中级需求,未来可进一步拓展高级班,如牙周再生治疗或牙周膜龈手术等内容;或拓展成为专项技术班,如牙冠延长术专题班、牙周正畸联合治疗专题班、牙周种植专题班等。
解决牙周病医患失衡矛盾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大口腔医学院校包括本科生、研究生、进修医生和继教项目在内的多层次教学体系,来培养更多的具有牙周病规范诊治能力的全科医生和牙周专科医生[8],继教项目是整个教学体系里非常重要的一环。教学主任胡文杰教授和教学骨干钟金晟副主任医师等根据国内牙周病学发展现状,依托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牙周病学重点专科几十年教学经验和雄厚的师资力量,精心设计了“牙周病学规范化诊疗技术”国家级继教项目,已经连续进行了10年,从课程设计到具体实施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正确牙周诊治理念和规范诊疗能力的口腔医生,迅速扩大了牙周专业规范化治疗的队伍,促进了全国各地牙周规范化诊治能力的提升,推动了我国牙周教学事业的发展,为我国民众的牙周健康贡献了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略
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