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时代中国制造业发展高峰论坛主办单位:柳林商学院巡讲城市:北京、上海、南京、成都巡讲时间:年9月17日论坛主要议题1、“工业4.0”的内容及重要意义;2、没有材料学就没有工业4.0;3、3D打印技术给工业4.0带来的革新;4、“工业4.0”的发展现状及德国政府的相关政策措施;5、“工业4.0”对发达国家及中国的工业未来发展的深远影响。论坛主讲嘉宾介绍Dr.PaulWagner年出生;年服兵役,兵役之后在杜塞尔多夫就读机械工程和化学工程;毕业之后回到Demag集团公司做机械工程师直到年;-年在艾森大学攻读能源和过程工程,并获得德国Diplom工程师学位(类似于中国的硕士),之后深造攻读博士,专攻流体力学方向,年毕业;年,入职Bayer集团,担任项目总监岗位,期间负责完成大型项目;年,先后担任有机化学生产部门总工程师、生产和过程研发工程部负责人,这期间负责工艺过程优化等工作;年,部门负责人,负责Bayer集团最核心的部门“核心竞争力部门”:工艺技术发展部(该部门即BayerTechnologyServices前身,BTS至今仍是为Bayer集团创造最大经理价值的核心竞争力部门);-年,担任朗盛集团技术总监,执掌朗盛核心竞争力和技术创新。Dr.PaulWagner在朗盛的工作:1.主持朗盛研发、核心竞争力、工程项目管理、技术创新团队的建设;2.主持朗盛大项目的建设(知名的海外大型项目在亚洲的包括:新加坡合成橡胶项目4亿欧元,常州EPDM项目2.8亿欧元,宁波氧化铁项目5千万欧元等);3.涉及的领域:无机颜料、有机化学、橡胶化学、高性能塑料等4.权威技术:原材料和产品线优化设计、生产工艺设计与优化、生产废物循环处理、聚氨酯优化方案等。5.Wagner在工程领域的突出成就:至今为止负责的工程项目%达到预期效果。Dr.PaulWagner创造的经典案例:瓦格纳博士革命性科技:拜耳材料苯胺制备工艺(广泛应用产品)苯胺属于制备聚氨酯基本原料之一,属于大宗化学品。该材料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非常常见,例如冰箱、空调隔热层、飞机顶棚材料、绝缘体、软管、田径场跑道、窗框、人工心脏起搏器、人工食道等等。在新技术发明前,因为大型反应设备复杂,当时世界上没有任何产商可以生产此设备,限制了苯胺大规模生产。瓦格纳提出革命性的分段反应冷激工艺,采用简单的设备实现单套设备产量增长10倍以上。通过该革命性技术的应用,呈几何倍数地降低了生产难度和成本,使得我们生活常见的这些物品的成本大幅降低,产品从此飞入世界千家万户,提高了人类生活品质。瓦格纳博士这一革命性也因此一举奠定了德国拜耳集团在材料领域的地位。什么是“工业4.0”?“工业4.0”是德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该项目由德国联邦教育及研究部和联邦经济技术部联合资助,投资预计达2亿欧元。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人因工程学的智慧工厂,在商业流程及价值流程中整合客户及商业伙伴。其技术基础是网络实体系统及物联网。具体是指利用物联信息系统(Cyber—PhysicalSystem简称CPS)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智慧化,最后达到快速,有效,个人化的产品供应。工业1.0是蒸汽机时代、工业2.0是电气化时代、工业3.0是信息化时代、工业4.0则是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产业变革的时代,就是智能化时代,其核心目的是提高工业的竞争力,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工业4.0提出的背景在年的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德国相关协会提出工业4.0的初步概念。此后,德国机械设备制造联合会等协会牵头,来自企业、政府、研究机构的专家成立了“工业4.0工作组”,进一步加深对工业4.0的研究并向德国政府进行报告。年工业4.0标准化路线图发表后,德国政府组建了由协会和企业共同参与的工业4.0平台(Platform-i4.0),工业4.0被纳入《高技术战略》中,工业4.0正式成为一项国家战略。目前,该战略已经得到了德国科研机构和产业界的广泛认同,弗劳恩霍夫协会将在其下属6-7个生产领域的研究所引入工业4.0概念,西门子公司已经开始将这一概念引入其工业软件开发和生产控制系统。“工业4.0”为何由德国提出?德国制造业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制造业之一,在全球制造装备领域拥有领头羊的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德国专注于创新工业科技产品的科研和开发,以及对复杂工业过程的管理。德国拥有强大的设备和车间制造工业,在世界信息技术领域拥有很高的能力水平,在嵌入式系统和自动化工程方面也有很专业的技术,这些因素共同奠定了德国在制造工程工业上的领军地位。因此,德国以其独特的优势开拓新型工业化的潜力——工业4.0,并开始推进这个产官学一体项目的新一代工业升级计划。作为全球工业实力最为强劲的国家之一,德国在新时代发展压力下,为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从而提出了该概念。“工业4.0”的三大主题一是“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二是“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该计划将特别注重吸引中小企业参与,力图使中小企业成为新一代智能化生产技术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同时也成为先进工业生产技术的创造者和供应者;三是“智能物流”——主要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物流网,整合物流资源,充分发挥现有物流资源供应方的效率,而需求方,则能够快速获得服务匹配,得到物流支持。“工业4.0”的发展现状工业自动化是德国得以启动工业4.0的重要前提之一,主要是在机械制造和电气工程领域。目前在德国和国际制造业中广泛采用的“嵌入式系统”,正是将机械或电气部件完全嵌入到受控器件内部,是一种特定应用设计的专用计算机系统。数据显示,这种“嵌入式系统”每年获得的市场效益高达亿欧元,而这个数字到年将提升至亿欧元。有专家预计,不断推广的工业4.0将为德国的机械和电气设备生产商如:西门子ABB通快(Trumpf)菲尼克斯电气(PhoenixContact)浩亭(Harting)魏德米勒(Weidmuller)等中小企业带来大量订单。德国联邦贸易与投资署专家JeromeHull表示,工业4.0是运用智能去创建更灵活的生产程序、支持制造业的革新以及更好地服务消费者,它代表着集中生产模式的转变。JeromeHull介绍:所谓的系统应用、智能生产工艺和工业制造,并不是简单的一种生产过程,而是产品和机器的沟通交流,产品来告诉机器该怎么做。生产智能化在未来是可行的,将工厂、产品和智能服务通联起来,将是全球在新的制造业时代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工业4.0是涉及诸多不同企业、部门和领域,以不同速度发展的渐进性过程,跨行业、跨部门的协作成为必然。同样是在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由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VDMA)、德国电气和电子工业联合会(ZVEI)以及德国信息技术、通讯、新媒体协会(BITKOM)三个专业协会共同建立的工业4.0平台正式成立。“工业4.0”掀起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浪潮美国方面:美国政府提出的“再工业化”包括:调整、提升传统制造业结构及竞争力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两条主线,主要目标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发展先进制造业。预计达到的效果有:短期刺激经济复苏,缓解严重失业缓和社会矛盾;中期结构调整,培育新的增长动力,促进经济再平衡;长期目标是抓住新一轮产业革命之机,谋划战略主导权,重塑国家竞争优势。美国“再工业化”与“制造业回归”是奥巴马上台以来大力推动并已初见成效的一项经济战略,跨国公司海外制造业已出现回归美国的初步迹象。日本方面:极端重视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大规模编制技术战略图。首先,政府加大了开发企业3D打印机等尖端技术的财政投入。年,日本经济产业省继续把3D打印机列为优先政策扶持对象,计划当年投资45亿日元,实施名为“以3D造型技术为核心的产品制造革命”的大规模研究开发项目,开发世界最高水平的金属粉末造型用3D打印机。其次,快速更新制造技术,提高产品制造竞争力。“工业4.0”对中国的意义“工业4.0”开启中德合作新时代:年11月李克强总理访问德国期间,中德双方发表了《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共塑创新》,宣布两国将开展工业4.0合作,该领域的合作有望成为中德未来产业合作的新方向。该行动纲要是目前中欧之间涉及领域最大、项目措施最多的双边合作文件,它涵盖中德合作20多个细分领域,是迄今为止中德之间内容最丰富的一份共同文件。借鉴德国工业4.0计划,也是“中国制造”的既定方略。工业4.0可以为中国提供一种未来工业发展的模式,帮助中国解决眼下所面临的一些如资源和能源效益、城市生产和人口变化等的挑战。当前,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正受到双重挑战:发达国家正在进行“再工业化”运动,东盟国家、印度和拉美国家则拥有更低的劳动力和资源成本。在这样的形势之下,如何在保持增长的同时,促进产业升级,是中国制造业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新一轮的工业革命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年1月,中国工程院启动并开展了《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重大咨询项目,提出了在年进入制造强国行业的指导方针和优先行动。新一轮的工业革命,对于当今中国,尤其是对于中国的制造业,既是极为严峻的挑战,更是一个技术上赶超发展、结构上加快升级的重大机遇。对此,必须高度重视、密切跟踪、迎头赶上。中国是制造大国,在走向工业强国的路上,应该高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hmqm.com/rq/12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