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常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断标

此篇关于新型肺炎的临床表现、鉴定标准和鉴别诊断等科普常识,望广大群众互相转发、熟记、熟知,我们携手共同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疫情防控有你、有我!关爱自己,关爱他人!

不聚会,不邀约、拒邀约(非常时期:拒绝无情更显大爱)

为更好地控制此次疫情,减少和降低疾病传播几率,进一步加强对病例的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最大限度的减少感染发生,控制传染源,进一步降低发病机率,现总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中的诊疗常识如下:

一、此次疫情的临床特点

  (一)临床表现

  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少见。约半数患者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值得注意的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

  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多在1周后恢复。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二)实验室检查

  发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部分患者出现肝酶、肌酶和肌红蛋白增高。多数患者C反应蛋白和血沉升高,降钙素原正常。严重者D-二聚体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

  (三)胸部影像学

  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

二、病例定义

  (一)疑似病例(原观察病例)

  同时符合以下2条:

  1.流行病学史

  发病前两周内有武汉市旅行史或居住史;或发病前14天内曾经接触过来自武汉的发热伴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或有聚集性发病。

  2.临床表现

  (1)发热;

  (2)具有上述肺炎影像学特征;

  (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二)确诊病例

  符合疑似病例标准的基础上,痰液、咽拭子、下呼吸道分泌物等标本行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或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三)重症病例

  符合下列任何一条:

  1.呼吸频率增快(≥30次/分),呼吸困难,口唇紫绀;

  2.吸空气时,指氧饱和度≤93%;

3.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氧浓度(FiO2)≤mmHg(1mmHg=0.kPa);

  4.肺部影像学显示多叶病变或48小时内病灶进展>50%;

  5.合并需住院治疗的其他临床情况。

  (四)危重症病例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1.出现呼吸衰竭,且需要机械通气;

  2.出现休克;

  3.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监护治疗。

三、鉴别诊断

  主要与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人偏肺病毒、SARS冠状病毒等其他已知病毒性肺炎鉴别,与肺炎支原体、衣原体肺炎及细菌性肺炎等鉴别。此外,还要与非感染性疾病,如血管炎、皮肌炎和机化性肺炎等鉴别。

温馨提示:流感患者不要恐慌,医院就诊接受治疗。

重要

提示

出现以上症状人员医院发热门诊进行检测,以保障自己及家人的生命安全!

发热门诊-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hmqm.com/rq/119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医院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