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了就该卧床休息三个月?骨折了就吃钙片补钙?……这些看似“正确”的骨折误区您中招了吗?都说“伤筋动骨一百天”今天小编就搜罗来五个骨折的常见误区让我院创伤骨科专家来纠正这些常见的误区吧误区1:所谓“伤筋动骨一百天”,骨折了就卧床休息三个月就好。扭伤或摔伤了,亲戚或朋友都会叮嘱“伤筋动骨一百天”,不能下地活动。骨折了,难道就卧床休息三个月就会好了?专家解读:不一定,“伤筋动骨一百天”不代表卧床三个月不活动,骨折后根据伤情尽早恢复功能锻炼是治疗的首要。骨折的愈合过程分为血肿机化期、原始骨痂形成期和骨痂改造期,全过程一般需要8-12周,但骨折愈合的时间长短是根据骨折的部位和治疗方式等决定,骨折后根据伤情尽早恢复功能锻炼是治疗的首要。骨折的愈合,制动确实是关键的一点,但应该理解为不能随意下地负重和剧烈运动受伤肢体。肢体的活动,不仅可以增加骨折断端的生理应力,促进骨折的愈合,还可以恢复肌肉、韧带的弹性和韧性,避免关节僵硬,此外,还可以减少因卧床而导致的褥疮、肺炎等并发症。最后,切记功能锻炼应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下进行。误区2:剧痛、不能走路才是骨折。扭伤或滑倒后,剧痛,不能走路才是骨折。专家解读:剧痛、不能走路虽然是骨折后的一种症状,但并不是所有的骨折均会出现上述的症状,如非负重部位的骨折,或无移位的骨折,或隐匿性的骨折,即使伴有疼痛感,但也是能勉强走路。因此,上述类型的骨折往往容易被忽视,从而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导致骨折进一步移位分离,给后期的治疗带来困难。此外,脱臼(脱位)也可以表现为剧烈疼痛,不能走路,所以,如有上述症状,要及时就诊,明确诊断和对症处理。误区3:骨折了,就吃钙片来补钙。大多数人认为因为缺钙,所以容易骨折,骨折了,需要吃钙片来补钙。专家解读:骨折不需要额外补钙,盲目补钙还有可能加大身体的负担,阻碍骨折的愈合。首先,骨折的发生并非机体缺钙导致的,而是外伤或其他病理因素造成的。其次,骨折后断端反而会释放钙质,以及长期卧床导致全身或局部的骨骼废用性脱钙,游离后的钙盐,与血液结合形成大量的血钙,并从肾脏代谢,吃钙片可能会加大肾脏的负担,所以,骨折了一般不需要额外的补钙。此外,大量服用钙剂可能会造成胃酸减少、消化不良、呕吐泄泻等胃肠道症状,造成患者营养障碍。最后,骨的成分除了钙、磷等无机质,还含有骨胶原等有机质,盲目地补钙,会恰到相反,使无机质和有机质的比例失调,阻碍了骨折的愈合。因此,骨折了,更多需要的是合理的膳食,而不是吃大量钙片来补钙。误区4:骨折只要伤口愈合了,不感觉疼痛了,就是康复了。骨折进行手术治疗后,伤口愈合和拆线了,骨折的地方不痛了,患者和家属都认为骨折好了,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专家解读:伤口愈合了,不感觉疼痛,不代表骨折就愈合了。骨折的愈合分别有临床愈合的标准和骨性愈合的标准。临床愈合的标准除了无压痛、肢体异常活动外,还应该结合复查的X线结果和功能测评。而骨性愈合的标准,除了符合临床愈合的标准外,还需X线显示骨小梁通过骨折线。因此,骨折的愈合是否,需要在专业医师判断下才能明确。误区5:骨折愈合了的部位会比较脆弱,应该减少用力。大多数人都会担忧,骨折愈合了的部位会比较脆弱,只能减少骨折部位的用力。专家解读:骨折只要达到骨性愈合,骨骼的强度会和之前大致一样,而并不是变得脆弱。即使是骨折的愈合只达到临床愈合标准,也是需要进行功能锻炼恢复,增加生理应力,使得骨折愈合更加结实,而不是减少用力。因此,建议在骨折的恢复期间,需要听从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恰当的功能恢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hmqm.com/kfbl/15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