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疫情无症状感染者例,新冠病毒毒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健康委最新通报,截至10月27日17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现有确诊病例5例,无症状感染者例,都在喀什地区疏附县。

一下子检测出这么多无症状感染者的情况,在整个新冠疫情中并不多见。

很多人听到“无症状”三个字,也觉得很担心:

●我会不会被无症状感染者传染?

●我所在的地区会出现类似的疫情暴发吗?

●国外出现越来越多的轻症患者,且无症状感染者比例增加,这是疫情结束的信号,还是会给控制疫情增加难度?

暂时还不能判断新冠病毒的毒性是否有变化。

感染者是否出现临床症状,除了病毒毒力,还与检测时感染者所处的阶段、个人体质等相关。

目前报道的名无症状感染者,都是主动筛查时发现的。

10月2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喀什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王希江介绍,目前发现无症状感染者的主要原因为:这些感染者的核酸检测及时,在感染早期就被发现了[2]。

感染者在症状出现之前就能检测出阳性。此前,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广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新冠病毒感染者在出现症状前的2天,一般就能查出阳性。

这些无症状感染者中,一部分随着病情发展转为确诊病例,另一部分可能会在治疗后恢复健康,整个过程不会出现肺炎症状。

因此,我们无法通过此次疫情来推测,病毒的毒性是否减弱。该做好的防护措施,依然要保证严格做到位。

不是。

就喀什的疫情防控而言,“找到0号病人”和“控制疫情”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从流行病学角度来讲,“0号病人”即疫情暴发的源头。针对0号病人的溯源,更多是科研意义,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病毒的来源和传播途径,避免再次出现类似的疫情。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是控制疫情的主要手段。通过对疏附县所有人群进行检测,发现所有的感染者并隔离,就能达到控制全部传染源的目的。

“找不到所谓0号病人,不值得大惊小怪”,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王立铭就专门撰文称,SARS、埃博拉等传染病,我们至今依旧无法%确定0号病人究竟是谁。但在国内,这些疾病目前已经几乎影响不到我们了。

所以0号病人与疫情是否受控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每次疫情出现,只要在溯源过程中,找到所有可能的传染源,并把他们纳入医学观察和治疗中,疫情就可以控制住。

无症状感染者没有症状,普通人确实发现不了,但目前在国内,你身边有无症状感染者的可能性极低。

首先,根据以往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新冠病毒感染者绝大多数会出现临床症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2月11日发布的针对全人群感染者的调查报告中,中国内地共报告例病例。在病例构成中,确诊病例例(61.8%),无症状感染者仅例,占比1.2%[3]。

3月16日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研究者对1月16日~2月8日上报的名儿童(2~13岁)病例进行分析,无症状感染者占比仅4.4%[4]。

以上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感染者极少以无症状携带者的状态存在。

一般认为,新冠感染者的潜伏期最长为14天,这意味着这些无症状感染者将会在14天内出现临床症状或自身清除病毒。无论哪一种形式,其结果都意味着传染源被控制或消除,不会继续引起病毒传播。

其次,目前除喀什外,全国各地并无新增确诊病例,可以推断人群存在隐匿的无症状感染者的可能性极低。

在4月疫情逐渐止息时,也曾有一波关于“人群中是否存在大量无症状感染者”的讨论。

钟南山院士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关于中国国内“无症状感染者”的情况,目前了解得很有限:既没有具体数字,也未有详尽研究。

但是根据已知的事实,也可以做出一些推断,目前发现的无症状感染者已经具有传染性。

考虑到新冠病毒的传染性很强,短时间内即可大面积扩散传播的特点,假如周围有很多的无症状感染者,在过了潜伏期后将会有大量的确诊病例。但我国目前只有零星的疫情发生,这些就足以表明全人群中几乎没有无症状感染病例。

目前喀什地区发现的均为无症状感染者,此时多数处于潜伏期,这表明此次疫情处于传播的初期,通过大规模的采样检测,将全部的感染者识别出来给予治疗和隔离,相信疫情会很快被消灭。

秋冬季节温度较低,相较夏季,新冠病毒可以在环境中存活更长时间,增加了病毒传播的可能。

目前,国内的感染者已经被隔离并接受治疗,外环境中几乎不存在活病毒。我国继续采取严格的防控措施,这意味着发生大规模疫情的可能性是比较低的。

新冠病毒喜冷不喜热,温度降低可能会增加它们在体外存活的时间。

巴西的研究人员发现,每日新增确诊人数会随着温度升高而下降[5]。

法国的研究人员发现了类似的现象:当温度出现明显升高后,每天的新病例增长率出现了下降;反之,当温度出现明显降低后,每天的新病例增加[6]。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就曾说过,全球新冠疫情将持续高水平流行,冬季在高水平基础上再加重[7]。

但是,这不意味着气温降低,我国疫情就会更严重。

温度对新冠病毒传播是有影响的,但并不是决定性的。新冠病毒能在所有地区传播[8],防控新冠病毒的主要措施依然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目前大部分的传染源为境外输入,严格的管控措施锁住了传染源,剩下的就是个人要戴好口罩、勤洗手,做好环境消毒,锻炼身体以增强免疫力。保护好个人就是保护好大家。

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和新冠肺炎,都是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都会出现发烧、咽痛、咳嗽等相似的症状。

很多人出现轻微咳嗽、头疼的情况时,就会非常担心:自己是不是感染了?

目前在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基本得到控制。如果出现症状持续不缓解,或症状符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或有高危人员或高危物品,如,进口冷链食物(冻鸡肉、冻海鲜等)接触史,就需要考虑就医。

具体症状上的异同,可以参考下面这个表格[9-14]

向下滑动阅览

要特别注意:如果你是以下高危人群中的任意一种,只要出现发烧、咳嗽、乏力等症状,都应该及时就医。

(1)年龄<5岁的儿童;

(2)年龄≥65岁的老年人;

(3)本身存在慢性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的人;

(4)肥胖者,BMI≥30;

*BMI=体重(单位:千克)除以身高(单位:米)的平方

(5)怀孕28周到产后一周的女性;

(6)重度吸烟者。

放眼全球,美国、欧洲和印度等地区的确诊人数依旧在增加,中国就算防控措施再严格,也很难独善其身。

我们需要做的是保持警惕,做好日常防护措施,期待新冠疫苗和治疗药物的研发成功,给疫情的全面防控带来转机。

在这个时刻,我们的个人行为,也与他人的健康和生命紧紧联系在一起。

欢迎联系腾讯医典小助手投稿/转载合作

_medipedia

邮箱:txydtougao

tencent.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hmqm.com/kfbl/100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医院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